
【醫】 diptheric pharyngitis
diphtheria
【醫】 diphtheria; diphtheria sore-throat; diphtheritis; malignant sore-throat
morbus strangulatorius
【醫】 pharyngitis
白喉性咽炎(Diphtheritic Pharyngitis)是由白喉棒狀杆菌(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屬于細菌性咽炎的特殊類型。該疾病在漢英醫學詞典中定義為“咽喉部黏膜因白喉毒素導緻的炎症反應,伴隨特征性灰白色假膜形成”,其英文術語強調病原體與病理特征的雙重屬性。
從病原學角度,白喉杆菌通過飛沫傳播,其産生的強效外毒素會抑制宿主細胞蛋白質合成,引發局部組織壞死及纖維蛋白滲出,形成黏附性假膜。典型症狀包括咽痛、發熱、頸部淋巴結腫大,假膜脫落可能引發氣道梗阻或毒素入血導緻心肌炎、神經麻痹等全身并發症。
臨床診斷需結合細菌培養、埃萊克試驗(毒素檢測)及亞碲酸鉀快速檢測法。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在未排除白喉前,對疑似病例立即隔離并注射白喉抗毒素。治療方案包括青黴素類抗生素聯合抗毒素中和遊離毒素,同時需監測心肌酶譜與神經功能。預防核心在于百白破疫苗(DTaP)的規範接種,疫苗可使人群保護率達95%以上。
“白喉性咽炎”這一表述可能是指由白喉杆菌感染引起的咽部炎症,醫學上更常稱為咽白喉,屬于白喉病的典型表現之一。以下是綜合信息的詳細解釋:
白喉性咽炎(咽白喉)是由白喉棒狀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該細菌通過飛沫傳播,感染後主要侵襲咽部黏膜,形成特征性灰白色假膜,并釋放毒素導緻全身中毒症狀。
“白喉性咽炎”并非标準醫學術語,可能指代咽白喉。其核心特征為假膜形成和全身中毒症狀,需與普通咽炎嚴格區分。由于疫苗普及,目前白喉病例已較為罕見,但若出現類似症狀仍應盡早就醫排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