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ring Sea
白令海(Bering Sea)是位于北太平洋最北端的半封閉海域,其名稱源自丹麥裔俄羅斯探險家維圖斯·白令(Vitus Bering)。該海域西接俄羅斯西伯利亞與堪察加半島,東鄰美國阿拉斯加,南以阿留申群島為界,北經白令海峽與北冰洋相連。以下從地理、生态與曆史三方面展開解釋:
1. 地理特征與命名由來
白令海總面積約230萬平方公裡,平均深度約1,500米,最深處達4,097米。其名稱紀念了1728年首次系統勘探該區域的航海家白令。1741年白令率領的探險隊在此海域遭遇船難,其航海日志為後續地理學研究提供了珍貴數據。海域内包含重要的地質構造帶,海底地形複雜,存在多座活火山島。
2. 生态系統價值
作為全球生産力最高的海洋區域之一,白令海擁有豐富的浮遊生物資源,支撐着龐大的食物鍊。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研究顯示,該海域承載着全球40%的海産品捕撈量,尤其以阿拉斯加帝王蟹、鳕魚和鲑魚聞名。每年超過200種候鳥在此遷徙停歇,沿岸地區栖息着北極熊、海象等極地特有物種。
3. 曆史與人類活動
考古證據表明,白令海峽在末次冰期曾是連接亞美大陸的“陸橋”,成為古人類遷徙的關鍵通道。現代該海域是北極航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俄羅斯遠東地區80%的海運貨物經此運輸。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統計顯示,周邊國家在此的年均漁業産值超20億美元。近年來因氣候變化導緻的冰蓋消融,正引發新的航道開發與生态保護争議。
白令海是太平洋最北端的邊緣海,其名稱源于丹麥探險家維圖斯·白令(Vitus Bering),他于1728年首次航行至此海域。以下是關于白令海的詳細解釋:
位置與範圍
白令海位于亞洲(西伯利亞東北部)與北美洲(阿拉斯加)之間,北接白令海峽與北冰洋相連,南隔阿留申群島與太平洋相通,整體呈三角形。
面積約226萬平方千米,海域多風暴和濃霧,結冰期長達6-7個月。
自然資源
白令海因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被列為“正在消失的景點”之一。其生态保護與資源開發之間的平衡備受關注。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地理權威資料或相關海洋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