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存程式計算機英文解釋翻譯、儲存程式計算機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電】 stored-program computer
分詞翻譯:
儲存的英語翻譯:
garner; lay in; store
【電】 storage
程式的英語翻譯:
formality; ground rule; procedure; proceeding; process; program
【計】 P; problem determination aid; PROC; program; related channel program
【化】 sequence
【經】 program; sequence
計算機的英語翻譯:
adding machine; calculating machine; calculator
【計】 brain unit; computer; computing machinery; computor; FONTAC; ILLIAC IV
【經】 calculating machine
專業解析
"儲存程式計算機"(Stored-Program Computer)是現代計算機體系結構的核心概念和實現方式。從漢英詞典角度看,它特指一種将程式指令(Program Instructions)和待處理的數據(Data)共同存儲在同一個可讀寫存儲器(Memory)中的計算機。其核心思想在于程式本身可以被當作數據來存儲、修改和由計算機執行,這徹底改變了早期計算機需要物理重新布線來運行不同任務的局限。
核心含義與工作機制
- 程式與數據共置: 這是最根本的特征。計算機的操作指令(程式)不再通過外部插闆或開關設定,而是以二進制代碼的形式,與程式要處理的數據一起存放在内存(如RAM)中。這使得程式可以像數據一樣被靈活地加載、存儲和替換。
- 中央處理單元(CPU)執行: 計算機的核心部件CPU按照順序或根據指令跳轉,從内存中讀取指令(Fetch),解析指令的含義(Decode),然後執行指令規定的操作(Execute),如算術運算、邏輯判斷、數據存取等。執行結果可能寫回内存或輸出。
- 程式可修改性: 由于程式存儲在内存中,理論上程式在運行期間也可以被修改(盡管現代編程實踐中通常避免自修改代碼以提高可靠性),這提供了極大的靈活性。
- 馮·諾依曼架構: 這種設計理念主要由約翰·馮·諾依曼(John von Neumann)及其同事在1945年的《EDVAC報告書的第一份草案》(First Draft of a Report on the EDVAC)中明确提出并系統闡述,因此常被稱為“馮·諾依曼架構”(Von Neumann Architecture)。該報告奠定了現代計算機的理論基礎。
關鍵意義
- 通用性: 同一台硬件計算機,通過加載不同的程式,就能執行完全不同的任務(如科學計算、文字處理、圖形渲染),成為“通用計算機”。
- 自動化: 程式存儲後,計算機可以自動、連續地執行指令序列,無需人工幹預每一步操作。
- 效率與速度: 電子化的存儲和讀取程式指令,相比物理重新配置,速度有數量級的提升。
- 現代計算機的基礎: 當今幾乎所有的計算機,從個人電腦、智能手機到超級計算機,都遵循儲存程式計算機的原理。
權威參考
- 馮·諾依曼報告: 該概念最權威的理論來源是馮·諾依曼撰寫的《First Draft of a Report on the EDVAC》(1945)。雖然原始文檔是曆史文獻,但其核心思想被所有計算機科學經典教材和權威機構所引用和闡述。IEEE Annals of the History of Computing 等期刊經常深入探讨其曆史和影響。
- 計算機科學經典教材: 如 Hennessy and Patterson 的《Computer Architecture: A Quantitative Approach》,Tanenbaum 的《Structured Computer Organization》等,都詳細解析了儲存程式計算機的原理和實現。
- 權威百科與機構:
-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大英百科全書): 提供關于“Stored-program computer”和“Von Neumann machine”的權威條目解釋。
- IEEE Computer Society: 作為全球最大的計算機專業人士組織,其出版物和标準深刻體現了這一基礎架構。其關于計算機體系結構的文檔和課程均以此為基礎。
- ACM (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在其數字圖書館(ACM Digital Library)中收錄了大量闡述計算機基礎原理,包括存儲程式概念的經典論文和教材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
存儲程式計算機是一種基于存儲程式原理設計的計算機體系結構,其核心思想是将程式指令和數據以二進制形式共同存儲在存儲器中,由中央處理器(CPU)按順序讀取并執行。這一概念由馮·諾依曼于1945年提出,是現代計算機的理論基礎。
核心特點
-
程式與數據統一存儲
程式指令和原始數據以同等地位存放在存儲器中,通過地址尋訪區分,而非通過物理介質差異。
-
自動順序執行
CPU從存儲器首地址讀取第一條指令,按程式規定的順序逐條執行,直至程式結束。這一過程包括取指令、分析指令、執行指令的循環操作。
-
馮·諾依曼架構
由五大部件構成: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各部件通過總線連接,實現集中控制。
-
二進制表示與指令格式
指令和數據均采用二進制編碼,指令包含操作碼(操作類型)和地址碼(操作數位置),簡化硬件設計并提高效率。
意義與局限性
示例說明
例如,當運行一個計算程式時,用戶先将程式代碼和輸入數據存入内存。CPU依次讀取指令(如加法操作),從指定地址獲取數據,執行運算後存儲結果,再讀取下一條指令,直至完成所有操作。
通過這一設計,計算機能夠高效、自動地完成多樣化任務,成為通用信息處理工具。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