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punitive damages
punish; chastise; castigate; discipline; amerce; castigation; chastisement
【法】 amerce; amercement; gruelling; imposition; pain; penalization; penalty
punish; retribution; scourge; whipping
compensate for; indemnify for; recompense; recoup; reimburse; remedy
【經】 amends; bote; claim; compensate; indemnification; indemnify; indemnity
make up; recompense; recoup; recoupment; recovery; remedy; reparation
懲罰性賠償(Punitive Damages)是法律體系中兼具懲戒與遏阻功能的特殊民事責任形式,其核心在于通過超出實際損害的金錢處罰,懲罰惡意侵權者并震懾類似行為。根據《元照英美法詞典》定義,該術語指"法院判決被告支付的、除補償性賠償金外,為懲罰其惡劣行為并威懾他人而額外施加的賠償金"。
從構成要件分析,懲罰性賠償需滿足三項條件:
在英美法系中,懲罰性賠償主要適用于産品責任(如福特汽車公司燃油系統缺陷案)、醫療事故、環境侵權等領域。中國法律體系通過《民法典》第1185條、《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55條等條款,确立了懲罰性賠償制度,賠償金額通常為實際損失的三倍以下,特殊領域可達十倍。
與補償性賠償(Compensatory Damages)的本質區别在于:前者聚焦行為矯正,後者側重損失填補。美國法律協會《侵權法重述》指出,懲罰性賠償需與被告資産規模相匹配才能實現有效震懾,但同時也強調需避免過度懲罰導緻違反正當程式原則。
懲罰性賠償是民事法律中的特殊賠償制度,其核心特征在于賠償金額超出實際損失,具有懲戒和威懾功能。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概念
懲罰性賠償又稱示範性賠償或報複性賠償,指法院判決侵權人支付的賠償金額超出實際損害數額的部分。例如《民法典》規定,故意侵害知識産權且情節嚴重的,被侵權人可主張此類賠償。
核心特征
法律條款
適用條件
多重功能
學界争議
部分學者認為其主要功能是懲罰而非補償,補償僅是附帶效果。
懲罰性賠償不同于補償性賠償的“損失多少賠多少”原則,其金額可能基于侵權人獲利或行為惡劣程度确定。例如,美國法律明确将其定義為“用于懲罰和威懾的金錢”。
如需了解具體案件中的適用标準或賠償金額計算方式,可進一步查閱《民法典》相關司法解釋或咨詢法律專業人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