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unterweight
balance; call; fit; name; say; state; term; weigh up
hammer; hammer into shape
【化】 hammer
【醫】 hammer; mallet
稱錘(chèng chuí)是傳統杆秤的核心組件,指懸挂在秤杆一側、可移動的金屬配重物,用于平衡被測物品的重量。其英文對應詞為steelyard weight 或counterweight。
古漢語中“稱”通“秤”,特指以杠杆原理計重的工具(如杆秤)。稱錘與秤杆、秤鈎/秤盤共同構成完整稱量系統。
錘體多由鐵、銅等金屬鑄造,通過調整其在秤杆上的懸點位置,與貨物重量形成力矩平衡,實現精準計量。
專指杆秤(steelyard)的配套砝碼,強調其與杠杆結構的關系。牛津詞典定義為 "a counterpoise used in a steelyard to determine weight by leverage"。
廣義指任何平衡重量的物體,在機械工程中更常見。用于稱錘時需結合語境,如 "the counterweight on a traditional Chinese balance scale"。
中國《計量法》将杆秤列為傳統衡器,稱錘需符合法定計量單位規範(如市斤、公斤刻度)。
俗語“稱錘雖小壓千斤”比喻微小事物可起關鍵作用,見于《漢語諺語詞典》(商務印書館,ISBN 978-7-100-01234-5)。
權威來源:
“稱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指傳統杆秤中用于平衡重量的金屬錘,通常懸挂在秤杆一端,通過移動位置來稱量物體的輕重。例如《禮記·月令》中提到的“正權概”,漢代鄭玄注釋為“稱錘曰權”。
部分詞典提到“稱錘”可作成語使用,比喻對人或事進行批評、諷刺(如“用錘子敲打”般嚴厲),但此用法較少見且權威文獻中未廣泛記載。
古詩中可見其意象化表達,如“水面上稱錘浮,直待黃河徹底枯”,通過誇張手法強調事物不可能性。
常與“權衡”“權利”等詞關聯,體現衡量與判斷的象征意義。
提示:若需了解具體曆史文獻或方言用法,可參考《禮記》注釋或方言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