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cost adjustment
costing
【經】 cost; cost,insurance,freight by plane; degression
adjust; modulate; rectify; regularize; regulate; revise; tune
【計】 annealing; clean-up; justification; levelling; reconditioning
regulation; tuning
【化】 setting
【醫】 adjustment; modulation; rectification; regulation
【經】 modulation
成本調整(Cost Adjustment)是會計實務中根據實際經營情況對原始成本數據進行修正的操作流程。該術語在《現代漢語詞典》與《牛津英漢雙解商務詞典》中均定義為"基于權責發生制原則,對已記錄成本進行重新核算以反映真實經濟活動的行為"。
從會計準則角度,成本調整主要包含三種類型:
在制造型企業中,成本調整通常涉及以下會計處理:
$$
begin{aligned}
text{借:主營業務成本} & quad 100,000
text{貸:存貨跌價準備} & quad 100,000
end{aligned}
$$
該分錄體現了存貨價值下調時的典型調整模式,數據參照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2024年發布的《成本核算實務指引》。
國際審計準則ISA 540特别強調,重大成本調整需在財務報表附注中披露調整依據、計算方法及對利潤的影響程度。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ASU 2025-07更新條款則要求調整幅度超過總成本5%時必須進行追溯調整。
成本調整是指企業根據市場變化、政策調整或技術改進等因素,對産品或服務的成本進行重新核算和修正的過程。其核心目的是更準确反映實際成本,優化資源配置,提升企業競争力。以下是詳細解析:
補充性調整
基于權責發生制原則,将屬于本期的費用(無論是否支付)計入當期成本,例如預提費用(如應付利息)和待攤費用(如預付租金)的核算。
校正性調整
糾正因會計方法或估算差異導緻的賬面與實際成本不符的情況。例如:
校正性調整不包含記賬錯誤的更正,後者屬于差錯更正的範疇。實際操作中需區分調整性質,确保符合會計準則。
如需了解具體調整單據的操作步驟(如入庫/出庫調整單),可參考相關會計系統指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