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precipitated magnesium carbonate
deposit; deposition; precipitation; sedimentation; settle; subside; subsidence
【醫】 deposit; Ppt.; precipitate; precipitation; sediment; sedimentation
sedimentum
【化】 magnesium carbonate
【醫】 magnesia alba; magnesia carbonata; magnesite; white magnesia
沉澱碳酸鎂 (Chéndiàn Tànsuān Měi / Precipitated Magnesium Carbonate)
術語定義:
沉澱碳酸鎂是一種通過化學反應沉澱法制備的白色無味粉末,化學式為 MgCO₃。與天然菱鎂礦不同,其生産過程通過控制反應條件(如鎂鹽與碳酸鹽的複分解反應)獲得高純度、特定物理性質的産物。
物化性質:
生産方法:
工業上通常以氯化鎂(MgCl₂)和碳酸鈉(Na₂CO₃)為原料,通過複分解反應生成:
$$ce{MgCl2 + Na2CO3 -> MgCO3 v + 2NaCl}$$
反應後經洗滌、過濾、幹燥獲得超細粉末,粒徑可控(通常為 1–10 μm)。
應用領域:
來源: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食品添加劑數據庫
來源: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NIOSH)化學品安全指南
安全與标準:
符合FDA 21 CFR 184.1425 與EU Regulation (EC) No 1333/2008 食品級标準,每日允許攝入量(ADI)無需限定(GRAS認證)。工業使用時需防粉塵吸入(可能刺激呼吸道)。
權威參考:
(注:因搜索結果未提供可直接引用的網頁鍊接,以上來源依據國際權威出版物與機構标準,實際引用時需查閱對應文獻原文或官網數據庫。)
沉澱碳酸鎂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從溶液中析出的碳酸鎂(MgCO₃)固體,其形成與溶解度和反應條件密切相關。以下是綜合多來源信息的詳細解釋:
碳酸鎂的溶解度較低,常溫下(15℃)約為0.02克/100克水,屬于微溶物。當溶液中鎂離子(Mg²⁺)和碳酸根離子(CO₃²⁻)的濃度超過其溶度積時,碳酸鎂會以沉澱形式析出,例如在飽和溶液中加入過量試劑或調節pH值(弱酸性條件易分解)。
工業上常用沉澱法生産碳酸鎂,例如向鎂鹽溶液中通入CO₂并加入碳酸鈉,生成水合物後幹燥脫水。此過程需控制反應條件(如溫度≤50℃)以避免分解。
沉澱碳酸鎂廣泛用于:
實驗室中是否觀察到沉澱需根據具體濃度判斷。例如,少量碳酸鎂可能溶解,僅當溶液過飽和時才會析出固體。
總結來看,“沉澱碳酸鎂”既指其作為微溶物的析出現象,也涉及工業化制備工藝,需結合具體場景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