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顯微鏡英文解釋翻譯、超顯微鏡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ultramicroscope
【醫】 ultramicroscope
相關詞條:
1.hypermicroscope 2.ultramicrscope 3.darkfieldmicroscope
分詞翻譯:
超的英語翻譯:
exceed; go beyond; overtake
【計】 hyperactive
【醫】 per-; ultra-
顯微鏡的英語翻譯:
microscope
【化】 microscope
【醫】 microscope
專業解析
超顯微鏡 (Ultramicroscope) 的漢英詞典釋義如下:
一、核心定義 (Core Definition)
“超顯微鏡”指一種特殊的光學儀器,用于觀察小于普通光學顯微鏡分辨率極限(約200納米)的微小顆粒,特别是膠體粒子。其英文對應術語為Ultramicroscope。該儀器并非直接“看到”粒子本身,而是通過強光照射下粒子産生的丁達爾效應 (Tyndall Effect) 散射光點來間接探測其存在、運動及分布。
二、工作原理 (Working Principle)
與傳統顯微鏡依賴透射或反射成像不同,超顯微鏡采用暗場照明 (Dark Field Illumination) 技術。強光源(通常為弧光燈)從垂直于觀察方向照射樣品,背景保持黑暗。當光線遇到懸浮的亞微觀粒子時發生散射,在暗背景下呈現為明亮閃爍的光點,使肉眼或普通顯微鏡無法分辨的粒子變得可見。
三、關鍵應用領域 (Key Applications)
- 膠體化學 (Colloid Chemistry):研究膠體分散體系(如溶膠)中粒子的布朗運動、聚沉過程及粒徑分布。
- 納米技術 (Nanotechnology):觀測納米顆粒(如金溶膠、聚合物微粒)的分散狀态與動力學行為。
- 生物物理 (Biophysics):追蹤蛋白質分子、病毒顆粒等生物大分子的運動軌迹。
- 環境科學 (Environmental Science):分析氣溶膠、水環境中超細顆粒物的濃度與遷移。
四、技術特點與局限 (Features and Limitations)
- 優勢:可探測粒徑低至5–10納米 的粒子,突破光學衍射極限。
- 局限:僅能确定粒子存在與運動,無法解析其精确形狀或内部結構;對樣品濃度和純淨度要求較高。
- 現代演進:其原理為暗場顯微鏡 (Dark-field Microscopy) 和納米粒子追蹤分析 (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 NTA) 技術奠定基礎。
權威來源參考 (References):
- 《英漢化學大辭典》(科學出版社) - "超顯微鏡"詞條釋義。
- IUPAC《膠體與表面化學術語表》 - "Ultramicroscope"定義與原理說明。
-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 - "超顯微鏡"在膠體科學中的應用。
- 《牛津科技詞典》 - "Ultramicroscope"技術參數與曆史背景。
網絡擴展解釋
超顯微鏡(Ultramicroscope)是一種特殊的光學顯微技術,主要用于觀察傳統光學顯微鏡難以分辨的微小粒子。以下是其核心要點:
1.定義與别稱
- 超顯微鏡又稱暗視場顯微鏡(Dark field microscope),通過暗場照明技術增強對微小粒子的觀測能力。它并非直接提高分辨率,而是利用散射光原理使亞微米級粒子可見。
2.工作原理
- 暗場照明:入射光不直接進入物鏡,而是從側面照射樣品。膠體粒子等微小結構會散射光線,在暗背景中呈現為明亮光點(類似夜空中的星星)。
- 觀測對象:適用于膠體分散系中的粒子(如溶膠),可檢測小至4-200 nm的微粒,分辨率比普通顯微鏡高約50倍。
3.應用領域
- 膠體化學:驗證膠體粒子的存在,研究其布朗運動規律。
- 生物學:觀察細胞器或病毒等微小結構(需結合熒光标記等技術)。
4.技術局限性
- 無法顯示粒子真實形貌或内部結構,僅能通過光點判斷其存在與運動狀态。
5.術語區分
- 超顯微鏡 vs. 超聲顯微鏡:後者利用超聲波成像,可穿透不透明物體觀察内部結構(如金屬缺陷、生物組織),屬于完全不同的技術類别。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他顯微技術(如超分辨顯微鏡或原子力顯微鏡),可參考相關專業文獻或權威資料。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