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orientating reaction
朝向反應(orienting response)是心理學與神經科學領域的重要概念,指生物體對環境中新異或重要刺激産生的自發性注意調整行為,表現為感官朝向刺激源、生理激活度變化及認知資源重新分配。根據經典研究,該反應包含三個核心階段:(1)感官定向,如頭部轉向聲源或視覺聚焦;(2)自主神經系統激活,例如心率短暫下降以增強感知靈敏度;(3)大腦皮層活動重組,前額葉與頂葉區域參與刺激評估。
從神經機制層面,朝向反應主要依賴腦幹網狀結構、丘腦及頂葉聯合皮層的協同作用。例如,上丘腦通過視覺與聽覺通路的交叉整合,觸發眼球快速定位目标;而前扣帶回皮層負責判斷刺激的顯著性。這一過程區别于防禦性反射,其強度與刺激的新奇性、預期違背程度呈正相關(Sokolov, 1963)。
在應用領域,朝向反應研究為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診斷提供生物标記參考。臨床實驗發現,患者對非預期刺激的瞳孔擴張反應延遲約200毫秒,且前額葉激活模式異常(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020)。同時,人機交互設計常利用該原理,通過突發聽覺提示引導用戶視線轉移。
權威文獻建議結合事件相關電位(ERP)中的P300成分檢測,可量化評估個體朝向反應效能。這種電生理指标在0.3-0.5秒間的波幅變化,直接反映大腦對意外刺激的注意資源投入量(Springer Handbook of Neuropsychology)。
朝向反應是心理學和生理學中的重要概念,具體解釋如下:
指向新異刺激引發的機體反射活動,表現為正在進行的活動突然中斷,并将感官轉向刺激源方向(如轉頭、調整身體朝向)。該反應由俄羅斯生理學家巴甫洛夫在條件反射實驗中發現,當狗聽到意外聲音時會中止唾液分泌。
通過丘腦網狀結構激活大腦皮層,引發植物神經系統反應(如瞳孔放大、心跳加快)。持續刺激會導緻習慣化,反應強度逐漸減弱。
注:需注意與植物學中「向地性」概念區分。在心理學範疇内特指動物及人類對刺激源的定向反應機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