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supermicroprocessor
exceed; go beyond; overtake
【計】 hyperactive
【醫】 per-; ultra-
【計】 micoprocessor; MPU
超微處理機(Chāo Wēi Chǔ Lǐ Jī)是中文對Microprocessor的标準技術術語譯名,指一種高度集成的半導體芯片,包含計算機中央處理器(CPU)的核心功能。以下是基于專業術語體系和技術定義的詳細解釋:
字面含義
英文對應詞
标準英文術語為Microprocessor(微處理器),由 micro-(微小)和 processor(處理器)複合構成。
集成電路核心
超微處理機是采用大規模集成電路(VLSI)技術制造的單一芯片,集成算術邏輯單元(ALU)、控制單元(CU)、寄存器組等核心組件,執行指令驅動的計算任務。
功能定位
作為計算機系統的中央處理單元(CPU),負責:
關鍵技術參數
《計算機科學技術名詞》(第三版)
中國計算機學會審定,定義超微處理機為“通過微電子技術将運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在一片半導體芯片上的中央處理器”。
來源:科學出版社,ISBN 978-7-03-052259-3
IEEE标準術語
IEEE Std 100-1996 将 Microprocessor 定義為“包含處理器功能的集成電路,可獨立或組合實現計算機系統核心操作”。
在技術文獻中,“超微處理機”與“微處理器”為同義術語,但需注意與“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集成存儲與外設的單芯片系統)區分。當前技術語境下,“納米級處理器”或“片上系統(SoC)”更常用于描述先進制程産品。
關于“超微處理機”這一術語,目前存在以下可能性需要澄清:
術語準确性存疑
該詞彙并非計算機科學領域的标準術語,可能是以下概念的混淆或誤寫:
可能的解釋方向
建議補充信息
請提供術語出現的具體上下文(如技術文檔/産品型號等),或确認是否涉及以下領域:
由于該術語缺乏标準定義,建議優先使用“微處理器”“CPU”等規範詞彙進行技術交流,以避免歧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