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caseosum pus; cheesy pus; creamy pus
"稠膿"在醫學語境中指代黏稠度高、質地濃密的膿性分泌物,其形成通常與細菌感染引發的炎症反應相關。該術語由兩個漢字構成:
在臨床醫學中,稠膿常見于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化膿性細菌感染案例,例如皮膚膿腫、化膿性扁桃體炎等病症(參考《牛津醫學詞典》對膿液性狀的分類)。其濃稠特性與以下因素相關:
當患者出現稠膿症狀時,提示可能存在需抗生素幹預的深度組織感染。醫學文獻建議此類情況應及時進行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參見《默克診療手冊》對化膿性創面的處理規範),同時需注意:稠膿的異常顔色(如黃綠色)或惡臭可能反映特定病原體感染,例如銅綠假單胞菌感染會産生藍綠色膿液。
“稠膿”指濃稠的膿液,是機體在感染或炎症反應中産生的粘稠分泌物。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膿液由死亡的白細胞(如中性粒細胞)、細菌、壞死組織及脂肪等混合形成,呈黃白色或黃綠色。當膿液質地粘稠時,稱為“稠膿”,常見于皮膚感染(如膿腫、疖腫)或深部組織化膿性炎症。
形成機制
感染引發炎症反應後,白細胞聚集并吞噬病原體,過程中釋放酶類分解壞死組織,最終形成膿液。若感染持續或病原體毒力較強,膿液會因大量細胞殘骸和蛋白質而變得濃稠。
相關疾病
其他語境中的用法
古籍中“膿”字偶用于形容肥碩或濃厚,如《七發》中“肥豢膿肌”指肌肉豐腴,但現代多指病理性的膿液。
注:若出現稠膿症狀,建議及時就醫以明确感染原因并規範治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