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persistent programming
permanence
【電】 persistence
【計】 programming
【經】 programming
在漢英詞典視角下,“持久程式設計”(Persistent Programming)指一種專注于數據持久性(data persistence)的軟件開發範式,其核心目标是确保程式運行狀态或數據在計算機關閉後仍能長期保存并可靠恢複。該概念區别于傳統程式的内存臨時存儲模式,強調數據跨越會話的生命周期管理。以下是關鍵解析:
中文對應
“持久”對應英文“persistent”,意為“持續的、持久的”,在計算機語境中特指數據在進程終止後仍保留的特性。程式設計(Programming)則指構建此類系統的編碼實踐。
技術内涵
通過将數據存儲至非易失性介質(如磁盤、數據庫),實現:
數據庫系統
如Oracle或MySQL,通過事務日志(Transaction Log)确保數據持久性。例如:
BEGIN TRANSACTION;
UPDATE accounts SET balance = balance - 100 WHERE user_id = 1;
UPDATE accounts SET balance = balance + 100 WHERE user_id = 2;
COMMIT; -- 持久化更改
對象持久化框架
Java的JPA(Java Persistence API)通過注解映射對象至數據庫表:
@Entity
public class User {
@Id
private Long id;
private String name; // 對象屬性持久化存儲
}
文件系統與内存映射
如Linux的mmap
系統調用将文件映射至内存,實現高效持久訪問。
IEEE标準定義
根據IEEE 610.12标準,持久性指“數據在創建者進程結束後仍存在的屬性”,持久程式設計需保障此屬性的技術實現。
ACM經典解釋
《計算機系統設計原理》指出,持久化程式需解決“内存-存儲鴻溝”,通過序列化、日志結構等機制彌合易失性與非易失性存儲差異。
挑戰 | 解決技術 |
---|---|
數據一緻性 | 寫前日志(WAL) |
存儲效率 | 增量快照(Incremental Snapshots) |
恢複速度 | 檢查點機制(Checkpointing) |
參考文獻
mmap(2)
系統調用規範. https://man7.org/linux/man-pages/man2/mmap.2.html"持久程式設計"這一表述可能存在混淆。從技術角度來看,更準确的術語應為持久化程式設計或數據持久化設計,以下是綜合解釋:
持久化(Persistence)
指将程式運行時的數據(如内存中的對象)保存到可長期存儲的介質中(如數據庫、磁盤文件等),确保程式重啟後數據不丢失。例如:
程式設計(Programming Design)
指通過定義問題、設計算法、編寫代碼、調試測試等步驟,構建計算機程式的過程。
在程式設計中專門實現數據持久化的部分,常見技術包括:
Serializable
接口、Python的pickle
模塊)。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技術實現(如.NET中的序列化),可參考來源的代碼示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