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punch card input device; punched card input device
【計】 punch card
【計】 input equipment
穿孔卡片輸入裝置(Punched Card Input Device)是早期計算機系統中用于數據輸入和程式存儲的關鍵設備。該裝置通過讀取紙質卡片上的孔洞排列模式,将機械信號轉換為電子信號進行信息處理。其英文術語對應"punched card reader"或"card punch unit",在《牛津計算機技術詞典》中被定義為"通過檢測卡片特定位置穿孔來編碼數據的機電設備"。
從技術實現角度分析,該裝置包含三個核心組件:送卡機構負責卡片的機械傳送,光電傳感器陣列檢測孔位存在狀态,譯碼電路将孔位組合轉換為二進制代碼。這種編碼方式遵循霍勒瑞斯碼(Hollerith code)标準,每個孔位對應特定的字符或指令。
在計算機發展史上,IBM 029型鍵控穿孔機(1964年推出)和IBM 2501讀卡機(1960年代主流設備)最具代表性。美國國家标準技術研究院(NIST)的檔案記錄顯示,這類設備在1960-1970年代承擔了約75%的商業數據處理任務,直至被磁存儲介質取代。
現代計算機系統中,穿孔卡片技術已發展為博物館級展品,但其基本原理仍影響着條形碼識别和二維碼掃描技術。英國科學博物館的計算機發展史展區對此有實物展示和技術沿革說明。
穿孔卡片輸入裝置是早期計算機系統中用于讀取穿孔卡片數據的硬件設備,其核心功能是将卡片上的物理孔洞轉化為計算機可識别的二進制信號。以下是詳細解釋:
穿孔卡片輸入裝置(Punch Card Input Device)是一種通過光電或機械方式檢測卡片上孔洞位置的設備,用于将穿孔卡片上的編碼信息輸入計算機。它是20世紀中期計算機數據輸入的主要方式。
卡片規格
主流采用IBM的12行×80列布局,每張卡片可存儲960位二進制數據(12×80)。每個孔位代表一個二進制位:有孔為1,無孔為0。
數據存儲方式
每列對應一個字符(如字母或數字),通過不同行組合的孔洞表示不同編碼。例如,數字“5”可能在第5行和第8行打孔。
如需進一步了解技術細節,可參考IBM曆史文檔或計算機發展史專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