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級丁氨英文解釋翻譯、二級丁氨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建】 sec-butyl amine
分詞翻譯:
二的英語翻譯:
twin; two
【計】 binary-coded decimal; binary-coded decimal character code
binary-to-decimal conversion; binary-to-hexadecimal conversion
【醫】 bi-; bis-; di-; duo-
級的英語翻譯:
class; grade; level; o-level; rank; stage; step
【醫】 grade
丁的英語翻譯:
fourth; man; population
【機】 butanenitrile
氨的英語翻譯:
ammonia
【化】 ammonia
【醫】 ammonia
專業解析
二級丁氨 (Èr Jí Dīng'ān)
漢英詞典釋義:
“二級丁氨”是中文對有機化合物N-甲基丙胺(N-Methylpropylamine) 的俗稱,其英文标準名稱為N-Methylpropylamine。該術語由三部分構成:
- 二級 (Secondary):指胺類化合物中氮原子連接兩個烷基和一個氫原子(R₁R₂NH),區别于一級胺(RNH₂)和三級胺(R₃N)。
- 丁氨 (Butylamine):字面意為“丁基胺”,但實際指代丙胺基團(Propylamine)。中文“丁氨”在此處為曆史命名習慣,實際結構為丙基(C₃H₇-),而非丁基(C₄H₉-)。
化學特性與結構
- 分子式:C₄H₁₁N
結構式:CH₃-CH₂-CH₂-NH-CH₃
(氮原子連接甲基(-CH₃)和丙基(-CH₂CH₂CH₃))
- 物理性質:
- 常溫下為無色易燃液體,具氨樣刺激性氣味。
- 沸點約 86–88°C,密度低于水(0.72–0.74 g/cm³)。
- 化學性質:
- 具堿性,可與酸反應生成鹽(如鹽酸鹽)。
- 參與胺的典型反應(烷基化、酰基化等)。
應用領域
- 工業合成:
- 作為有機合成中間體,用于制備染料、橡膠促進劑及藥物成分。
- 在季铵鹽生産中作為前體。
- 科研用途:
安全與規範
- 危險性:易燃,對皮膚、眼睛和呼吸道具腐蝕性。
- 操作規範:需在通風櫥中使用,佩戴防護裝備(手套、護目鏡)。
- 儲存要求:密封避光保存,遠離氧化劑和火源。
權威參考來源
- 化學命名标準:
- 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有機化合物命名指南》明确其系統命名為N-Methylpropylamine [來源:IUPAC官網]。
- 化學品數據庫:
- 安全指南:
- 工業應用文獻:
- 《精細化工中間體手冊》(化學工業出版社)收錄其合成路徑與應用場景。
注:中文名“二級丁氨”為行業非正式稱謂,正式學術及工業場景推薦使用系統命名N-甲基丙胺 或英文名N-Methylpropylamine。
網絡擴展解釋
“二級丁氨”可能存在用詞偏差,正确名稱應為仲丁胺(或第二丁胺),屬于有機胺類化合物。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化學信息
- 中文名稱:仲丁胺(或第二丁胺、2-丁胺)
- 英文名稱:sec-Butylamine
- 分子式:C₄H₁₁N
- CAS號:33966-50-6
- 結構特點:胺基(-NH₂)連接在丁基的第二個碳原子上,屬于仲胺(二級胺)。
2.物理性質
- 沸點:約62℃
- 密度:0.724 g/mL(液态)
- 外觀:無色液體,有氨的氣味 。
3.應用領域
- 用作有機合成中間體,可能參與農藥、醫藥或橡膠促進劑的制備 。
4.安全與健康風險
- 刺激性:對皮膚、眼睛和呼吸道有腐蝕性,接觸需防護 。
- 燃爆性:閃點低(-3°F),易燃,需遠離火源 。
需注意的常見混淆
- 與“二丁胺”區别:二丁胺(Dibutylamine)是兩個丁基連接在胺基上的化合物(分子式C₈H₁₉N),屬于二烷基胺,CAS號111-92-2 。兩者名稱相似但結構不同,需避免混淆。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應用或安全操作規範,可參考化工數據庫(如960化工網)或專業文獻。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