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output per manshift
class; squad
【法】 squad
days; hour; occasionally; opportunity; seanson; time
【醫】 chron-; chrono-
crop; output; turnout; yield
【化】 output; producing capacity; throughput; yield
【經】 output; outstandings stock; producing capacity; production
班時産量是工業管理領域的專業術語,指企業在單班工作時長内完成的标準化生産數量。其核心概念包含以下三個維度:
一、定義與計算邏輯 班時産量(Shift Hourly Output)的計算公式為: $$ text{班時産量} = frac{text{單班總産量}}{text{标準班次時長(小時)}} $$ 該指标反映企業設備利用效率與産線平衡狀态。根據《現代工業管理詞典》(第三版),該指标須排除設備故障、原料短缺等非正常停機時間,僅統計有效作業時段。
二、應用場景
三、國際标準差異 中國《制造業工時統計規範》(GB/T 34861-2022)規定标準班時按8小時計算,而北美制造業普遍采用7.5小時基準。這種差異在跨國企業産能對比時需特别注意換算調整。
“班時産量”是生産管理中的常用術語,通常指在特定工作班次(如8小時一班)内生産出的産品數量。以下是詳細解釋:
班時産量 = 單個班次的總生産量
例如:某工廠早班(8小時)生産了1200件産品,則該班次的班時産量為1200件。
生産節拍
指單位時間内需要完成的産品數量,計算公式:
$$
text{生産節拍} = frac{text{日産量}}{text{出勤時間}}
$$
例如:每日需生産2400件,按兩班制(每班8小時),則節拍為2400/(8×2)=150件/小時。
與總産量的區别
總産量是更廣泛時間範圍(如日、月、年)的産出量,而班時産量聚焦于單個班次的生産效率評估。
主要用于制造業中:
根據行業标準,班時産量常作為KPI指标,需結合設備能力、人員配置等因素綜合設定。如需更詳細的生産管理方法,可參考精益生産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