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可變隻讀存儲器英文解釋翻譯、半可變隻讀存儲器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計】 semi-changeable ROM
分詞翻譯:
半的英語翻譯:
half; in the middle; semi-
【計】 semi
【醫】 demi-; hemi-; semi-; semis; ss
【經】 quasi
可的英語翻譯:
approve; but; can; may; need; yet
變的英語翻譯:
become; change
【醫】 meta-; pecilo-; poecil-; poikilo-
隻讀存儲器的英語翻譯:
【計】 read-only storage; ROM
【化】 ROM
專業解析
半可變隻讀存儲器(Semi-Alterable Read-Only Memory,簡稱 Semi-Alterable ROM 或 Semi-volatile ROM),是一種特殊類型的隻讀存儲器(ROM)。它在制造後允許進行有限次數的修改或重新編程,但修改過程通常需要特定的條件(如紫外線照射擦除),且在日常使用中仍保持隻讀特性。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
核心定義與特性:
- 隻讀性(Read-Only):在正常工作狀态下,存儲的數據隻能被讀取,不能被處理器或用戶隨意修改或寫入。這确保了存儲内容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常用于存儲固件、引導程式等關鍵代碼。
- 半可變性(Semi-Alterable/Semi-volatile):這是其區别于标準掩膜ROM(Mask ROM,完全不可編程)和可擦除可編程隻讀存儲器(如EPROM, EEPROM)的關鍵。它允許在特定條件下(通常是非電子的、離線的操作,如使用紫外線燈照射芯片上的石英窗口)擦除原有數據,然後通過專用編程器重新寫入新數據。這個過程相對複雜且次數有限(典型為數十次到上百次),并非像RAM那樣可以隨時、無限次地線上修改。
- 非易失性(Non-volatile):斷電後存儲的數據不會丢失。
-
典型代表與技術原理:
- 最常見的半可變ROM是可擦除可編程隻讀存儲器(EPROM -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
- 存儲單元:通常使用浮栅晶體管(Floating-gate MOSFET)。編程時,通過施加高電壓(高于正常工作電壓)将電子注入浮栅中,改變晶體管的阈值電壓,從而表示存儲的數據(0或1)。
- 擦除機制:擦除需要将芯片暴露在強紫外線(UV) 照射下(波長通常為253.7納米)。紫外線光子提供能量,使浮栅中的電子獲得足夠能量越過絕緣層勢壘逃逸出來,從而将晶體管重置為未編程狀态(通常為全1狀态)。這個過程需要專門的UV擦除器,且需要将芯片從電路闆上取下。
- 編程:擦除後,芯片可以在專門的編程器(燒錄器)上,通過施加特定的高電壓脈沖序列,将新的數據寫入(編程)到存儲單元中。
-
主要應用場景(曆史與特定領域):
- 固件存儲與更新:在個人計算機(如BIOS)、微控制器、外設控制器等設備發展的早期階段(尤其是80年代至90年代初),EPROM被廣泛用于存儲固件。當需要修複漏洞或升級功能時,可以将芯片取下,擦除後重新編程,再焊回或插回電路闆。
- 開發與原型設計:在産品開發階段,由于設計可能頻繁變更,使用EPROM可以方便地修改存儲的程式代碼,比掩膜ROM(需要定制生産)靈活得多。
- 小批量生産:對于産量不大的産品,使用EPROM比開掩膜成本更低。
-
與現代技術的比較與演進:
- 缺點:擦除需要紫外線照射和物理操作(取下芯片),過程繁瑣耗時;擦寫次數有限;封裝需要石英窗口,成本較高且可能因灰塵或光照導緻數據緩慢丢失(需用标籤遮擋窗口)。
- 替代技術:
- EEPROM (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可通過電信號擦除(字節或塊擦除),無需紫外線,通常可在電路闆上直接擦寫(線上),使用更方便。逐漸取代了EPROM。
- Flash Memory:一種基于EEPROM技術發展而來的高密度、塊擦除(有時也支持扇區/頁擦除)的非易失性存儲器。擦寫速度更快,成本更低,集成度更高,成為當前固件存儲(如BIOS/UEFI芯片)和大容量存儲(SSD, U盤)的主流技術。
- 現狀:純粹的UV-EPROM在現代新産品設計中已很少使用,基本被EEPROM和Flash Memory取代。但在一些老設備維護或特定工業控制遺留系統中可能仍會遇到。
半可變隻讀存儲器(主要指EPROM)是一種允許通過特殊方法(紫外線擦除)進行有限次數重新編程的非易失性隻讀存儲器。它在電子設備發展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為固件更新和開發提供了靈活性,但其擦除不便、次數有限的缺點使其最終被更先進的電可擦寫存儲器(EEPROM/Flash)所取代。
來源參考:
- IEEE Xplore Digital Library (關鍵詞:EPROM, Non-volatile memory history) - 提供半導體存儲器技術演進的标準定義和曆史背景
- TechTarget (SearchStorage) - Storage Fundamentals: Types of ROM (EPROM, EEPROM, Flash) - 解釋不同類型ROM的特性、工作原理和比較
網絡擴展解釋
"半可變隻讀存儲器"這一術語在權威資料中未直接出現,但結合相關概念可推測其可能指代可編程隻讀存儲器(PROM)或類似技術。以下是綜合解釋:
-
基本定義
PROM(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是一種允許用戶通過編程器一次性寫入數據的隻讀存儲器。其核心特點是數據寫入後不可修改,若寫入錯誤則芯片報廢,因此被稱為“一次可編程存儲器”(OTP)。
-
工作原理
- 每個存儲單元通過熔絲或反熔絲技術實現數據固化。初始狀态下所有位為“1”,編程時通過燒斷熔絲(或連接反熔絲)将特定位置為“0”。
- 這一過程具有不可逆性,斷電後數據仍永久保存。
-
“半可變”的可能含義
若将“半可變”理解為有限次數的可編程性,則更接近EPROM/EEPROM(需紫外線或電信號擦除後重寫)。但PROM本身不具備可變性,因此該術語可能存在表述偏差,建議結合具體上下文确認技術類型。
-
應用場景
PROM常用于存儲固定程式或數據,如電子遊戲卡帶、嵌入式系統固件等。
嚴格來說,标準ROM分類中無“半可變”這一術語,可能為對PROM特性的非專業表述。若需多次修改,應考慮EPROM或EEPROM。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