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profit and loss on exchange
兌換損益(Exchange Gain/Loss)的漢英詞典解釋
兌換損益(Exchange Gain/Loss),中文又稱“外彙損益”或“彙兌損益”,指因彙率波動導緻的外币資産、負債或交易在折算成本國貨币時産生的差額收益或損失。在會計實務中,這一概念常見于跨國企業財務報表,反映彙率變動對經濟實體的財務影響。
兌換損益源于不同貨币間的彙率差異。例如,企業持有美元應收賬款,若人民币對美元彙率上升,實際收回的人民币金額減少,即産生彙兌損失;反之則産生收益。根據《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9號》(IFRS 9),此類損益需在損益表中确認(參考: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官網)。
企業可通過外彙遠期合約、期權等金融工具對沖風險。例如,中國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第19號——外币折算》明确,對沖工具的損益需與被對沖項目同步确認,以降低利潤表波動性(參考:中國財政部會計準則委員會)。
兌換損益是彙率風險的核心度量指标,其管理直接影響企業國際業務穩定性。權威會計框架(如IFRS、GAAP)均對此有嚴格披露要求,以确保財務透明度。
兌換損益是指企業因彙率波動,在外币交易或兌換過程中産生的收益或損失。其核心在于貨币價值轉換時的彙率差異,直接影響企業財務報表。以下是詳細解釋:
兌換損益屬于彙兌損益的一種,特指實際進行外币兌換時因彙率變動導緻的差額。例如,企業将美元兌換為人民币,若交易時與結算時的彙率不同,差額即為兌換損益。其産生原因包括:
兌換損益的計算公式為: $$ text{兌換損益} = text{結算金額} - text{交易金額} $$ 具體步驟:
示例:某企業以6.5彙率借入10萬美元(對應65萬人民币),還款時彙率變為6.8,需支付68萬人民币,則兌換損失為3萬人民币。
根據會計準則,兌換損益需在財務報表中體現:
會計分錄示例(彙兌收益):
企業可通過以下方式降低風險:
兌換損益專指實際兌換行為産生的差額,而廣義彙兌損益還包括:
通過上述分析可見,兌換損益是企業外彙風險管理的關鍵指标,需結合交易場景與會計準則準确核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