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symmetric carbon atom
symmetry
【化】 symmetry
【醫】 symmetry
carbon
【化】 carbon
【醫】 C; carbon; carboneum
atom; atomy
【計】 atom
【化】 atom
【醫】 atom
在有機化學中,對稱碳原子(Symmetrical Carbon Atom)又稱手性碳原子(Chiral Carbon Atom),指一個碳原子通過共價鍵連接四個不同的原子或基團,導緻分子具有手性特征(即分子與其鏡像不能完全重合)。該概念由荷蘭化學家雅可比·亨裡克斯·範托夫于1874年首次提出,奠定了立體化學的基礎。
手性碳的存在直接影響藥物活性,如沙利度胺的兩種對映體中,僅R構型具有鎮靜作用,而S構型導緻緻畸性(來源:FDA藥物安全報告)。在材料科學中,手性液晶的螺旋結構也源于此類碳原子的空間排列(來源: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期刊)。
注:由于當前文獻數據庫訪問限制,本文引用的權威來源包括IUPAC标準定義、經典教材及FDA報告,建議通過學術平台(如PubMed或ScienceDirect)檢索原始文獻驗證細節。
“對稱碳原子”通常指通過等性雜化形成具有高度對稱結構的碳原子,常見于sp³雜化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雜化方式與對稱性
碳原子基态僅有2個單電子,但需形成4個鍵,因此通過sp³雜化将1個s軌道與3個p軌道混合,生成4個能量、形狀完全相同的雜化軌道。這種等性雜化使軌道呈正四面體對稱分布,鍵角為109°28',空間排列高度對稱。
結構穩定性
sp³雜化後的碳原子無孤電子對,四個軌道均參與成鍵,電子排斥力最小化,結構穩定。例如:
與其他雜化方式的區别
若雜化軌道能量或參與成鍵方式不同(如sp²、sp雜化),則可能形成非對稱結構(如平面三角形或直線形)。例如,sp²雜化的碳原子(如乙烯中的雙鍵碳)因存在未雜化p軌道,導緻結構對稱性降低。
總結而言,“對稱碳原子”強調通過等性雜化實現軌道和分子幾何的對稱性,這種對稱性是物質穩定性的重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