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描述符棧英文解釋翻譯、段描述符棧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計】 segment descriptor stack
分詞翻譯:
段的英語翻譯:
part; passage; sect; section; segment
【計】 segment
【醫】 piece; sectile; segment; segmentum
描述符的英語翻譯:
【計】 descriptor
棧的英語翻譯:
inn; shed; warehouse
專業解析
在x86架構計算機系統中,"段描述符棧"(Segment Descriptor Stack)是操作系統内核用于管理内存分段機制的核心數據結構之一。該概念涉及兩個關鍵組成部分:
- 段描述符(Segment Descriptor):存儲在全局描述符表(GDT)或局部描述符表(LDT)中的8字節數據結構,定義内存段的基地址(Base Address)、段限長(Limit)和訪問權限屬性(如特權級、可讀/寫标志等),其二進制格式遵循Intel手冊定義。
- 棧結構(Stack Structure):作為後進先出(LIFO)的存儲容器,用于在多任務切換或中斷處理時暫存段寄存器(CS/DS/SS等)對應的描述符信息。例如在上下文切換期間,處理器會自動将當前任務的段選擇子及其對應的描述符屬性壓入該棧區域。
該數據結構與CPU的硬件任務切換機制直接關聯。當發生特權級變更(如系統調用)時,處理器會從任務狀态段(TSS)中加載新的棧指針,同時從段描述符棧獲取目标代碼段和數據段的訪問權限參數。在保護模式下,該機制确保不同進程的地址空間隔離,例如Linux 2.4内核通過維護獨立的LDT實現線程局部存儲。
注:由于該術語屬于處理器架構層級的專有概念,具體實現細節建議參考Intel® 64 and IA-32 Architectures Software Developer's Manual及操作系統原版教材。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段描述符棧”,需要明确這是兩個獨立概念的組合詞:段描述符和棧。以下是分點解釋:
一、段描述符(Segment Descriptor)
段描述符是操作系統中用于描述内存段屬性的數據結構,屬于計算機系統底層内存管理範疇。
- 作用:定義内存段的基地址、界限長度、訪問權限(如可讀/寫、特權級)等屬性。
- 結構:占8字節,包含以下字段:
- 基地址(Base):段在内存中的起始地址(32位)。
- 段限長(Limit):段的最大偏移量(20位),配合粒度标志G決定單位(G=0為字節,G=1為4KB)。
- 訪問控制字段:如類型(代碼段/數據段)、特權級(DPL)、存在位(P)等。
- 應用場景:用于構建全局描述符表(GDT)或局部描述符表(LDT),供CPU在保護模式下進行内存分段管理。
二、棧(Stack)
棧是一種線性數據結構,遵循後進先出(LIFO)原則,常用于程式運行時的臨時數據存儲。
- 核心特點:
- 僅允許在棧頂(Top)進行插入(壓棧)和删除(彈棧)操作。
- 典型操作包括
push
(入棧)和pop
(出棧)。
- 應用場景:
- 函數調用時的參數傳遞與返回地址存儲。
- 表達式求值(如括號匹配、後綴表達式)。
- 中斷處理中的上下文保存。
三、可能的混淆與關聯
- 術語獨立性:
- “段描述符”與“棧”屬于不同領域,前者是内存管理概念,後者是數據結構。
- 不存在标準術語“段描述符棧”,可能是對兩者的誤解或組合。
- 潛在聯繫(系統編程):
- 在操作系統中,棧段(Stack Segment)的内存管理可能涉及段描述符,但這是間接關聯。
- 例如,程式棧的空間分配可能通過段描述符定義其基地址和界限。
若您有具體應用場景或更深入的疑問,可進一步說明以便補充解釋。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