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short interval scheduling
brief; fault; lack; owe; short; weak point
【醫】 brachy-; brevi-
compartment; intermission; interval; space
【計】 dead interval; spacing
【化】 interval of events
【醫】 interval; septa; septum alveoli; spacing
【化】 progress chart; time chart
【經】 progress chart
短間隔進度表(Short Interval Schedule)是項目管理與生産控制領域的重要工具,指将工作任務分解為更短時間單位(通常數小時至數日)的動态計劃體系。其核心在于通過高頻次的任務監控與調整,提升資源利用率并降低執行偏差。該概念最早由日本精益生産體系引入,後被國際生産與庫存控制協會(APICS)納入标準化管理框架。
在工業工程場景中,短間隔進度表具備三個典型特征:
該工具在離散型制造(如電子産品組裝)與流程型生産(如化工批次控制)中均展現顯著效益。德國弗勞恩霍夫研究所2024年報告證實,實施短間隔控制的企業平均廢品率下降18.7%。
: APICS官方術語庫, https://www.apics.org/term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 Handbook》ISBN 978-1-119-46125-8
: ASQ案例研究, https://asq.org/case-studies
: ISA-95标準文檔, https://www.isa.org/standards
: Fraunhofer IPA年度報告, https://www.ipa.fraunhofer.de/en/publications
根據搜索結果和相關資料,“短間隔進度表”可以理解為一種以較短時間周期為單位來規劃、跟蹤任務的工具,常見于項目管理或日常工作計劃。以下從定義、結構、用途三個方面進行解釋:
核心定義
典型結構
根據短期工作進度表的描述,其橫向通常為時間單位(如日期或星期),縱向為待完成任務列表,通過交叉符號(如橫線、勾選)标記完成狀态。例如:
| 任務/日期 | 4月7日 | 4月8日 | 4月9日 |
|-----------|--------|--------|--------|
| 設計原型| √| —| —|
| 開發測試| —| ▲| —|
主要用途
實際應用中,這類工具常見于軟件開發(如敏捷開發中的疊代計劃)、活動籌備等需要高頻協調的場景。如需更完整的行業案例,可參考項目管理社區或企業資源規劃(ERP)系統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