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segment table entry
part; passage; sect; section; segment
【計】 segment
【醫】 piece; sectile; segment; segmentum
【計】 table entry
在計算機系統架構中,"段表項目"(Segment Table Entry)是分段存儲管理機制的核心數據結構組成部分。每個段表項目對應一個獨立的内存邏輯段,主要包含以下字段信息:
段基址(Base Address) 記錄該段在物理内存中的起始地址,用于地址轉換計算。例如指令段基址指向代碼存儲區,數據段基址指向變量存儲區。
段長度(Limit) 定義内存段的邊界範圍,通常以字節為單位。當程式訪問偏移量超過該值時将觸發越界中斷,如Tanenbaum在《現代操作系統》中描述的存儲器保護機制。
訪問權限标志(Access Flags) 包含讀/寫/執行控制位,例如數據段可能禁止執行指令,代碼段限制寫入操作。這種設計符合《計算機組成與設計》強調的存儲保護原則。
存在位(Present Bit) 标識該段是否已加載到物理内存,這是虛拟内存系統實現請求調頁的基礎機制。參考Silberschatz《操作系統概念》中的分段式存儲管理章節。
修改位(Dirty Bit) 标記段内容是否被改寫,用于決定換出内存時是否需要寫回磁盤。該機制在《計算機體系結構:量化研究方法》中有詳細性能分析。
該數據結構通過$物理地址 = 基址 + 邏輯偏移量$的轉換公式,實現了邏輯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同時通過權限校驗保障了多任務環境下的存儲安全。
“段表項目”的具體含義需結合不同領域的上下文理解,主要分為以下兩種場景:
在分段式存儲管理系統中,段表是記錄進程邏輯段與物理内存映射關系的結構。每個段表項目(即段表項)包含以下核心信息:
例如,進程訪問邏輯地址時,系統通過段號檢索段表項,結合基址和段長度完成地址轉換與權限校驗。
在可執行文件(如ELF格式)中,段表(Section Header Table)描述文件内各段的屬性。每個段表項目對應一個段描述符(Elf32_Shdr
結構體),包含:
sh_name
):在字符串表中的偏移量,用于定位段名稱。sh_type
):如代碼段、數據段等類型标識。sh_flags
):讀寫執行權限及其他屬性。通過工具(如readelf -S
)可查看段表項目,分析文件結構。
“項目”在一般語境中表示分類或門類(如“建設項目”),但結合“段表”時通常指上述技術場景中的條目。需根據具體領域區分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