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 animal electricity
animal; creature
【醫】 animal; animal life; zoa; Zoo-
electricity
【計】 telewriting
【化】 electricity
【醫】 Elec.; electricity; electro-; galvano-
動物電(Animal Electricity) 指生物體(尤其是動物)自身産生的電現象,是生物電(Bioelectricity)在動物身上的具體體現。它源于動物細胞(特别是神經和肌肉細胞)内外的離子濃度差及其跨膜運動,是生命活動(如神經信號傳導、肌肉收縮、心髒跳動)的基礎電生理過程。
曆史背景與核心含義: “動物電”概念源于18世紀末意大利科學家路易吉·伽伐尼(Luigi Galvani)的著名實驗。他發現用金屬器械觸碰剝離的青蛙腿神經時,會引起肌肉收縮,認為這是青蛙體内固有的“動物電”被激發所緻 。這一發現奠定了電生理學的基礎,揭示了電信號在動物生理活動中的核心作用。因此,在漢英詞典中,“動物電”常對應“Animal Electricity”,特指這種由生物體自身産生的、與生命活動密切相關的電現象。
生理機制(生物電基礎): 現代科學已闡明,“動物電”的本質是細胞膜兩側的離子(如鈉離子 Na⁺、鉀離子 K⁺、氯離子 Cl⁻、鈣離子 Ca²⁺)跨膜流動産生的跨膜電位差及其變化。其核心機制包括:
現代術語與應用: 雖然“動物電”作為曆史術語仍在使用,但在現代科學語境中,更普遍、更精确的術語是“生物電”(Bioelectricity)或“電生理活動”(Electrophysiological Activity)。它廣泛應用于:
參考資料來源:
“動物電”指生物體自身産生的電現象,是生物電的一種表現形式,常見于某些特殊動物(如電鳐、電鳗)或生命活動過程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與發現曆史
動物電是生物體内細胞、組織或器官在生命活動中産生的電位變化。早在2000多年前,人類已觀察到電鳐放電現象并用于治療疾病。18世紀末,意大利科學家伽伐尼通過青蛙腿部實驗發現,不同金屬接觸肌肉時會引起收縮,首次提出“動物電”概念,認為這是生物體固有的電特性。
科學争議與後續發展
伽伐尼的觀點遭到伏打的質疑。伏打認為電來源于金屬與潮濕物體的接觸,動物組織僅作為導體(即“金屬電”理論),并據此發明了伏打電池。這場争論推動了電學研究,最終證實生物電與金屬電共存,但機制不同。
現代科學中的表現與應用
現代生物學證實,動物電廣泛存在于神經信號傳導、肌肉收縮等生理過程。例如,電魚通過特化的電細胞(電器官)産生高壓電擊捕食或自衛,其原理基于鈉鉀離子泵的跨膜電位差積累。這類生物電現象為仿生學、醫療設備(如心電圖)提供了研究基礎。
擴展知識:電魚為何不電到自己?
其電器官被絕緣組織包裹,且放電時電流通過水體導向目标,自身處于等電位狀态,因此不受電擊影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