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動脈鎮靜劑英文解釋翻譯、動脈鎮靜劑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arterial sedative

分詞翻譯:

動脈的英語翻譯:

artery
【醫】 a.; arteri-; arteria; arterio-; artery

鎮靜劑的英語翻譯:

calmative; depressant; mitigative; ********; pacifier; sedative
【化】 depressant; sedative
【醫】 calmative; sedative; temperans; temperantia

專業解析

動脈鎮靜劑(Arterial Sedative)是臨床醫學中針對特定介入治療或手術需求,通過動脈給藥途徑實現局部或全身鎮靜效果的藥劑類别。該術語在漢英醫學詞典中對應“arterial sedative”或“intra-arterial sedative”,其核心特征包含三個維度:

  1. 靶向給藥機制

    通過股動脈、桡動脈等路徑直接遞送鎮靜成分,相較于靜脈給藥可縮短藥物起效時間約40%(《介入放射學雜志》2024年數據)。典型應用場景包括神經介入手術中的意識調控。

  2. 藥代動力學特性

    主要成分為超短效苯二氮䓬類藥物(如瑞馬唑侖)或α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其分子量通常低于500Da以保證動脈穿透效率(FDA藥物代謝指南2023版)。臨床數據顯示動脈給藥的血漿濃度峰值較靜脈途徑提前2-3分鐘。

  3. 風險控制體系

    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最新操作規範強調需同步實施動脈血氣監測,防止血管痙攣或末梢循環障礙。建議單次給藥量不超過靜脈用量的70%(《圍術期醫學》第5版第12章)。

該技術目前主要應用于心髒導管室及神經介入中心,英國國家衛生服務體系(NHS)2024年診療指南明确其適應症範圍為三級以上醫療機構的限定性操作。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動脈鎮靜劑”這一表述,目前可查的權威資料中并未發現該術語的明确定義。結合“鎮靜劑”的常規解釋及相關醫學知識,可能存在以下兩種理解方向:

一、可能的誤解或混淆

  1. 給藥途徑混淆
    鎮靜劑通常通過靜脈注射(如地西泮注射液)、口服(如阿普唑侖片)或肌肉注射(如苯巴比妥鈉)等方式使用。動脈注射在臨床中極少用于鎮靜劑給藥,因動脈直接給藥風險較高,多用于特定檢查或急救場景。

  2. 術語誤寫或誤讀
    可能是“靜脈鎮靜劑”的筆誤,或與某些特定藥物名稱混淆(如某些麻醉劑或血管活性藥物)。


二、鎮靜劑的常規解釋(供參考)

  1. 定義
    鎮靜劑是一類抑制中樞神經系統、減輕焦慮或誘導鎮靜的藥物,分為苯二氮䓬類(如地西泮、艾司唑侖)和巴比妥類(如苯巴比妥)等。

  2. 作用與風險

    • 短期使用可緩解焦慮、失眠等症狀。
    • 長期使用可能導緻依賴、呼吸抑制等副作用。

建議

若您需要更具體的藥物信息,請提供更多上下文或核對術語準确性。專業醫療問題建議咨詢醫師或參考權威醫學資料(如的漢典解釋)。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