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 lean sand; weak sand
hang down; low; lowness
【醫】 hyp-; hypo-
mucosity; paste; stick; viscidity
【建】 mucopeptide
【機】 sand
低粘性砂(low-cohesive sand)是工程地質學中用于描述粘聚力極弱的砂質土壤的專業術語,其核心特征表現為顆粒間缺乏膠結物質,導緻抗剪強度主要依賴摩擦作用而非内聚力。該術語在岩土工程與地質勘探領域被廣泛采用,其定義可追溯至中國《土工試驗方法标準》(GB/T 50123-2019)對無粘性土的技術分類。
從材料特性分析,低粘性砂的粒徑分布集中在0.075-2mm區間,不均勻系數通常小于5,具有典型的水理性敏感特征。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ASCE)在《岩土工程實踐手冊》中指出,此類材料在飽和狀态下易發生液化現象,特别是在地震荷載作用下會産生顯著的孔隙水壓力積聚。
工程應用中,低粘性砂常見于沖積平原與海岸帶地層,其工程處理需遵循特殊規範。日本建設省《軟弱地基處理技術指南》要求,當基礎持力層為低粘性砂時,必須采用振動壓實或化學注漿等改良工藝,以提升地基承載模量至設計阈值。英國标準協會BS 8004規範則強調,此類地層中的基坑開挖需配合實時孔隙水壓監測系統,防止突發性流砂事故。
“低粘性砂”屬于地質或工程領域的專業術語,結合“砂”的基本含義及相關領域知識,解釋如下:
低粘性砂指顆粒間粘聚力較弱、容易流動或松散的砂質材料。這裡的“砂”指細碎的石粒(、),而“低粘性”強調其物理特性:砂粒之間缺乏黏土等粘結物質,導緻整體結構松散。
顆粒特性
砂粒通常呈粗顆粒狀,粒徑範圍多為0.075-4.75毫米()。低粘性砂的顆粒形狀可能更圓滑或表面光滑,減少摩擦力和粘聚力。
物理表現
由于粘性低,這類砂在受力時易流動,常見于沙漠、河床或特殊工程場景(如鑄造用的型砂,參考)。
若需更專業的工程參數(如粘性系數、粒徑分布),建議查閱《岩土工程勘察規範》等權威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