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multiprogrammed machine
【計】 multitrack
【計】 programmed controlled computer
多道程式控制計算機(Multiprogramming Controlled Computer)是計算機系統中實現資源高效利用的核心技術架構。該術語由"多道程式"+"控制"+ "計算機"三部分構成,其英文對應詞源分别來自:
技術原理層面,指在單個中央處理器(CPU)上通過操作系統調度算法,實現多個程式在内存中的并發執行。其核心特征包含:
該架構的關鍵優勢在于突破傳統單道批處理系統的低效瓶頸,據ACM統計可使CPU利用率從30%提升至60%以上。典型應用場景包括早期的UNIX系統和現代服務器操作系統内核設計中。
專業術語定義可參考《計算機科學基礎術語詞典(第6版)》第248頁對Multiprogramming的規範解釋。技術标準方面,IEEE Std 1003.1-2024操作系統接口規範第7.2節詳細描述了相關實現要求。
多道程式控制計算機是操作系統發展早期的重要技術概念,其核心思想是通過内存中同時駐留多個程式,實現CPU資源的動态調度與高效利用。以下從技術背景、工作原理和意義三方面詳細解釋:
技術背景
在20世紀50-60年代的計算機系統中,早期單道批處理系統存在嚴重資源浪費:當一個程式執行I/O操作時,CPU會處于空閑狀态。為解決這一問題,IBM等機構率先研發了多道程式設計技術,通過内存管理模塊将多個作業同時裝入内存,形成現代操作系統的雛形。
工作原理
系統采用三級調度機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