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MU
"多用戶"在漢英詞典中的核心釋義為"multi-user"或"multiuser",指代支持多個使用者同時操作系統、軟件或硬件設備的特性。該術語在計算機科學領域具有精确的技術内涵,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層面:
系統架構維度
多用戶系統通過分時共享(time-sharing)技術實現資源分配,每個用戶通過獨立終端訪問中央處理器(CPU)和存儲資源。《計算機科學技術名詞》(第三版)将這種架構定義為"允許多個終端用戶同時使用計算機資源的操作系統模式"(中國計算機學會,2018)。
權限管理機制
現代操作系統如Linux/Unix采用用戶标識符(UID)和組标識符(GID)實現多用戶環境下的權限隔離,通過訪問控制列表(ACL)确保數據安全。這種機制最早可追溯至1965年MIT開發的Multics系統。
應用場景延伸
在數據庫領域,Oracle、MySQL等關系型數據庫通過事務隔離級别(如READ COMMITTED、SERIALIZABLE)實現多用戶并發控制。網絡服務領域則體現為Web服務器(如Apache/Nginx)的并發連接處理能力,采用epoll或kqueue等I/O多路複用技術。
該術語的英文對應詞"multi-user"自1960年代起被IEEE标準文檔收錄,在ISO/IEC 2382标準體系中歸類于"分布式處理"概念集。牛津英語詞典(OED)将其詞源追溯至1962年IBM System/360的技術文檔,強調其"資源共享與并發訪問"的本質屬性。
多用戶是計算機系統中的一種管理機制,指多個用戶能夠共享同一台計算機或系統的資源,同時保持各自的操作獨立性和數據安全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資源隔離與權限控制
每個用戶擁有獨立的賬戶、文件存儲空間(如Linux的“家目錄”)和系統權限。例如,普通用戶無法訪問其他用戶的私有文件,管理員可設置不同級别的操作權限。
并發或分時共享
獨立配置與數據安全
用戶可自定義桌面環境、安裝應用(如設置壁紙或WLAN),同時個人數據與其他用戶隔離,降低誤操作風險。
若需進一步了解多用戶與多任務的關系或具體系統案例,可參考來源中的技術博客(如CSDN、SegmentFault)。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