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身不遂英文解釋翻譯、半身不遂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hemiplegia; paraplegia
【醫】 hemiparalysis; hemiplegia; semiplegia; semisideratio; semisideration
分詞翻譯:
半的英語翻譯:
half; in the middle; semi-
【計】 semi
【醫】 demi-; hemi-; semi-; semis; ss
【經】 quasi
身的英語翻譯:
body; life; one's conduct; oneself
不遂的英語翻譯:
fail
專業解析
半身不遂 (bànshēn bùsuí) 是一個漢語醫學術語,指身體一側(左側或右側)的肢體(包括上肢和下肢)完全或部分喪失自主運動功能的狀态。它屬于癱瘓 (paralysis) 的一種特定類型,在英文中對應的專業術語是Hemiplegia。
詳細解釋
-
核心含義:
- 半身:指身體的半邊,通常是左側或右側。
- 不遂:“遂”意為順當、如意。“不遂”即不順暢、不能如意活動。合起來指身體一側的肢體活動不靈便,失去正常運動能力。
- 因此,“半身不遂”最核心的含義就是身體一側的癱瘓。
-
臨床表現:
- 患者通常表現為一側的面部、手臂和腿部肌肉無力或完全不能活動。
- 可能伴隨同側的感覺障礙(如麻木、疼痛感異常)。
- 嚴重時可影響吞咽、言語(構音障礙)和視力(同向偏盲)。
- 行走困難,步态異常(如劃圈步态)。
- 日常生活能力(如穿衣、進食、洗漱)受到極大限制。
-
主要病因:
- 腦血管疾病 (Cerebrovascular Disease):這是最常見的原因,尤其是腦卒中 (Stroke),包括:
- 腦梗死 (Cerebral Infarction):腦血管阻塞導緻腦組織缺血壞死。
- 腦出血 (Cerebral Hemorrhage):腦血管破裂出血壓迫腦組織。
- 腦外傷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頭部受到外力撞擊損傷腦組織。
- 腦腫瘤 (Brain Tumor):腫瘤生長壓迫或浸潤破壞運動神經通路。
- 顱内感染 (Intracranial Infection):如腦炎、腦膿腫等。
- 脫髓鞘疾病 (Demyelinating Diseases):如多發性硬化症 (Multiple Sclerosis),影響神經信號傳導。
- 其他:如腦部手術并發症、某些神經系統變性疾病等。
-
病理機制:
- 半身不遂的發生是由于大腦皮層運動區或其下行傳導通路(如皮質脊髓束)受到損害。大腦控制身體運動是交叉支配的,即左側大腦半球控制右側身體,右側大腦半球控制左側身體。因此,當一側大腦半球(尤其是内囊區域,是運動纖維高度集中的地方)受損時,就會導緻對側身體出現癱瘓,即半身不遂。
-
治療與康複:
- 急性期治療:針對病因進行緊急處理,如溶栓治療腦梗死、手術清除腦出血或降低顱内壓、抗感染等。
- 康複治療:是恢複功能的關鍵,通常在病情穩定後盡早開始,包括:
- 物理治療 (Physical Therapy, PT):改善運動功能、肌力、平衡和行走能力。
- 作業治療 (Occupational Therapy, OT):訓練日常生活技能(如穿衣、進食、使用工具)。
- 言語治療 (Speech Therapy, ST):針對言語和吞咽障礙。
- 康複工程:如使用支具、矯形器、助行器或輪椅輔助。
- 藥物治療:管理痙攣、疼痛、抑郁等并發症。
- 康複是一個長期過程,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恢複功能獨立性,提高生活質量。
漢英詞典角度釋義
- 半身不遂 (bànshēn bùsuí):
- 英文對應詞:Hemiplegia (首選,專業醫學術語)
- 英文釋義:Paralysis affecting one side of the body (typically the arm, leg, and trunk on the same side), usually caused by brain damage, especially from stroke or head injury. It results in loss of voluntary movement and often sensory deficits on the affected side.
- 其他英文表達:
- Paralysis of one side of the body (描述性短語)
- One-sided paralysis (描述性短語)
- (口語化/非專業) Stroke paralysis (特指中風引起的半身不遂)
引用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半身不遂”是一個醫學術語,也是中文成語,其含義可從醫學和語言學兩個角度綜合解釋:
一、醫學定義
半身不遂(偏癱)指身體一側上下肢、面部及舌肌的運動功能障礙,常見于急性腦血管病(如腦梗死、腦出血)。症狀包括:
- 輕度:行走呈“劃圈步态”(上肢屈曲、下肢伸直);
- 重度:完全喪失活動能力,伴語言障礙、吞咽困難或尿失禁;
- 伴隨症狀:口眼歪斜、感覺異常(麻木或刺痛)。
二、語言學解釋
- 詞源:出自東漢張仲景《金匮要略》,原指中風導緻的肢體癱瘓;
- 引申義:比喻事物部分功能缺失或不協調(如詩文結構不勻稱);
- 發音與結構:拼音為“bàn shēn bù suí”,主謂式成語,中性詞。
三、分類與治療
根據癱瘓程度分為輕癱、不完全癱和全癱。需通過腦CT或核磁共振明确病因(如區分腦出血與腦梗死),并針對性治療。預防重點在于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腦血管病危險因素。
注:若出現相關症狀,建議及時到神經内科就診。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