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Euro-band
Europe
【經】 exchange rate; parities
extent; range; scope
【醫】 amplitude; range
【經】 amplitude; span
歐洲彙率幅度(European Exchange Rate Band)是歐洲貨币體系(EMS)中用于穩定成員國貨币彙率波動的核心機制,其英文對應術語為"Fluctuation Band"或"Exchange Rate Margin"。該機制通過設定中心彙率上下限,将參與國貨币間的彙率波動控制在預定範圍内。
根據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報告,歐洲彙率機制(ERM)最初于1979年實施,規定成員國貨币對歐洲貨币單位(ECU)的彙率波動幅度不得超過±2.25%。1993年調整為±15%,以應對國際金融市場壓力。歐盟委員會官方文件顯示,現行ERM II機制(1999年啟用)要求非歐元區成員國在加入歐元區前,必須維持本國貨币在±15%的幅度内波動至少兩年。
實際操作中,當彙率接近波動幅度邊界時,相關國家央行須通過市場幹預(如買賣外彙)維持彙率穩定。歐洲中央銀行(ECB)年報指出,丹麥克朗自1999年至今始終保持在ERM II的窄幅波動區間(±2.25%),成為該機制成功運作的典型案例。保加利亞列弗于2020年加入ERM II,其彙率波動幅度記錄可通過歐洲系統性風險委員會(ESRB)數據庫查詢。
歐洲彙率幅度(European Exchange Rate Margin)是歐洲貨币體系(EMS)及其後續機制中,成員國貨币彙率圍繞中心彙率允許波動的區間範圍。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概念
指歐洲彙率機制(ERM)下,成員國貨币與基準貨币(最初是ECU歐洲貨币單位,後為歐元)之間的彙率允許波動範圍。該機制旨在維持歐洲貨币間彙率穩定,為歐元誕生奠定基礎。
波動幅度演變
該機制通過限制彙率波動促進歐洲經濟一體化,但也因市場壓力多次調整規則。如需更完整曆史數據,可參考歐洲央行報告或MBA智庫百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