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even-even nucleus
by chance; even; idol; image; mate; spouse
【醫】 pair
hilum; nucleus; putamen; stone
【醫】 caryo-; caryon; core; karyo-; karyon; kernel; nidi; nidus; nuclei
nucleo-; nucleus
在核物理學中,"偶-偶核"(even-even nucleus)指質子數(Z)和中子數(N)均為偶數的原子核。這類原子核表現出特殊的穩定性,其機制源于核子成對效應:當質子與中子各自形成配對時,體系會達到更低的能量狀态。根據美國國家标準技術研究院(NIST)核素數據庫的統計分析,穩定同位素中約60%屬于偶-偶核類型,例如常見的^{16}O(氧-16)和^{40}Ca(鈣-40)。
從量子力學角度分析,偶-偶核的基态自旋普遍遵循0⁺規則,這種特性源于核子對的角動量耦合抵消現象。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實驗數據顯示,偶-偶核的形變參數普遍小于奇A核,表明其具有更接近球形的穩定結構。在核天體物理研究中,這類核素在恒星核合成過程中常作為"等待點",其相對豐度可通過德國馬普核物理研究所開發的REACLIB數據庫進行模拟驗證。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核素圖特别标注了偶-偶核的分布規律,這類核素多集中在β穩定線附近,其結合能計算可參照魏茨科夫斯基半經驗公式中的對修正項:
$$ Delta = frac{12}{sqrt{A}} $$
其中A為質量數,該修正項解釋了偶-偶核相較于奇A核的額外穩定性來源。
在核物理中,“偶偶核”是指質子數(Z)和中子數(N)均為偶數的原子核。這一概念與原子核的穩定性密切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和擴展說明:
定義與分類
穩定性特點
偶偶核通常比其他類型的核更穩定。這是因為核子(質子和中子)傾向于成對排列以降低能量,類似于電子配對原理。例如,自然界中穩定核素約60%是偶偶核。
此外,當Z和N均為“幻數”(如2、8、20等)時,會形成特别穩定的“雙幻核”,如鈣-40(Z=20, N=20)。
對比其他類型核
總結來看,“偶偶核”是核物理中對原子核結構的分類術語,其定義和穩定性與核子的奇偶性密切相關。更多分類細節可參考核物理教材或專業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