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proid
purulence; pus
【醫】 matter; pus
appearance; kind; sample; shape
【醫】 sample
material; matter; substance
【化】 matter; substance
【醫】 hylo-; mass; massa; materia; material; materies; matter; principle
substance; substantia
"膿樣物質"在漢英醫學詞典中對應英文術語"purulent exudate"或"pus-like material",指由感染引發的病理性分泌物。其核心特征包含三個醫學維度:
一、病理學定義 膿樣物質是機體對細菌感染産生的炎症反應産物,主要由死亡的白細胞(中性粒細胞)、壞死組織碎片和病原微生物組成。典型臨床表現為黏稠、渾濁的黃色或黃綠色液體,常見于膿腫、傷口感染等化膿性炎症部位。
二、生化構成
三、臨床鑒别要點 與漿液性滲出物的主要區别在于白細胞含量和比重。根據《默克診療手冊》标準,膿液的白細胞計數通常>10/L,比重>1.020,pH值偏酸性(6.5-6.8)。微生物培養是确定病原體的金标準。
膿樣物質通常指外觀或成分與膿相似的分泌物或液體,常見于感染或炎症反應中。以下從多個角度綜合解釋其定義、組成及特征:
膿樣物質是機體對病原體入侵或組織損傷産生的炎症反應産物,主要由壞死白細胞(膿細胞)、細菌、壞死組織碎片及組織液混合而成。當細菌等病原體侵入組織時,免疫系統會激活白細胞吞噬病原體,過程中白細胞死亡并釋放酶類物質,分解周圍組織,最終形成膿液。
古漢語中“膿”字從“肉”部,本義為瘡口流出的黃綠色黏液(如《聊齋志異》中“膿血流離”),現代醫學進一步明确了其成分與形成機制。
如需了解特定部位(如婦科、皮膚科)的膿性分泌物表現,可參考專業醫學來源進一步查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