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pyoxanthin
purulence; pus
【醫】 matter; pus
yellow
【醫】 flavo-
character; matter; nature; pawn; pledge; quality; question; ******
【醫】 mass; massa; quality; substance; substantia
【經】 guilder
膿黃質(ichor) 是醫學術語,指一種稀薄、水樣、呈淡黃色或琥珀色的膿性滲出液,常見于特定類型的感染或炎症過程中。其核心特征與普通濃稠膿液不同,具體解析如下:
性狀描述:
膿黃質質地稀薄如水,色澤呈淡黃或琥珀色,區别于常見的黃綠色黏稠膿液。其形成可能與低毒力病原體感染、慢性炎症或組織分解産物有關。
臨床意義:
多見于慢性潰瘍、結核性膿腫或放線菌病等特殊感染,反映局部組織反應較輕或病程遷延。例如,結核性冷膿腫的膿液常被描述為稀薄如"膿黃質"。
英文術語:ichor
中文對應:
"膿黃質"是"ichor"的直譯,強調其膿性本質與特殊性狀("黃質"指淡黃色液體)。需注意,現代臨床更常用"漿液性膿液"或"稀薄膿液"等描述性術語。
膿黃質的形成與以下過程相關:
特征 | 普通膿液 | 膿黃質 |
---|---|---|
性狀 | 黏稠、不透明 | 稀薄、水樣 |
顔色 | 黃綠或白色 | 淡黃/琥珀色 |
成因 | 急性細菌感染 | 慢性感染/特殊病原體 |
醫學詞典定義:
Ichor: A thin, watery, seropurulent discharge.
—— Dorland's Illustrated Medical Dictionary, 34th Edition. Elsevier.
ISBN: 978-1-4557-4988-4 (标準工具書,需訂閱訪問)
臨床文獻佐證:
結核性膿腫的膿液常呈"稀薄、淡黃色,含幹酪樣碎屑",符合膿黃質特征。
—— Kumar V, et al. Robbins and Cotran Pathologic Basis of Disease. 10th ed. Philadelphia: Elsevier; 2020.
術語規範來源:
美國臨床病理學會(ASCP)術語庫将 ichor 歸類為"曆史性術語",現代文獻多采用更具體的描述。
—— ASCP Institute Glossary. https://www.ascp.org/content (官網術語庫,實時更新)
"膿黃質"主要用于經典醫學文獻或特定病理描述(如結核病研究),日常診療中建議使用"漿液膿性滲出液"等更直觀術語。
稀薄膿液可能提示非典型病原體感染,需結合微生物培養明确病因,避免誤診。
術語對照表
中文 | 英文 | 詞源 | 臨床特征 |
---|---|---|---|
膿黃質 | ichor | 希臘神話"神血" | 稀薄、淡黃、漿液性膿液 |
膿液 | pus | 拉丁語 pus | 黏稠、黃綠色、含大量細胞 |
關于“膿黃質”一詞,目前未在醫學或生物學領域檢索到标準定義,可能為拼寫錯誤或非專業術語。以下為可能的推測方向:
膿液成分解析
若指膿液中的黃色物質,通常由以下成分構成:
可能的混淆術語
建議
若需進一步解答,請提供更多上下文或确認術語準确性。可檢查是否為“膿毒質”“黃疸素”等詞彙的誤寫,或描述具體應用場景(如醫學報告、文學作品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