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quasi-syntax
draft; draw up; imitate; plan
【醫】 para-
grammar; phraseology; phrasing; syntax; wording
【計】 syntax
在漢英詞典視角下,“拟語法”(quasi-grammar / proto-grammar)指語言中尚未完全固化但已具備部分語法功能的過渡性結構或規則。以下是其核心含義的學術解析:
“拟語法”描述語言演變或習得中的中間狀态:
實詞(如動詞、名詞)開始向語法标記(如助詞、介詞)轉化,但尚未完全喪失詞彙意義。例如漢語“把”字句早期處置義的萌芽階段(Bybee, 2003)。
學習者創造的過渡性規則(如過度泛化英語動詞過去式“goed”),體現系統性但不合目标語規範(Ellis, 2008)。
規則應用不一緻(如漢語方言中“有+VP”肯定式僅限特定語境)。
如英語“gonna”兼具未來時标記與動作意向表達(Hopper & Traugott, 2003)。
古漢語“之”從指示代詞向結構助詞演化時,需依賴句法位置判斷功能(Peyraube, 1996)。
現象 | 漢語案例 | 英語對應 |
---|---|---|
體标記發展 | “在”從處所介詞→進行體标記 | “be going to”→未來時标記 |
否定結構演化 | “莫”從無定代詞→禁止副詞 | “not”從否定副詞→附着形式 |
學習者中介語 | “被睡覺”(被動泛化) | “He comed yesterday” |
拟語法印證了:
實詞→語法項不可逆(Haspelmath, 2004)。
學習者通過認知策略主動構建規則系統(Selinker, 1972)。
權威參考文獻
“拟”是一個多義動詞,其語法意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詳細解釋:
起草、設計
表示初步制定或草稿性質的行動,如“草拟文件”“拟訂方案”。這一用法常見于正式文書場景,強調未正式确定的初步階段。
計劃、打算
用于表達主觀意圖或未實施的動作,如“拟于下周提交報告”“拟購設備”。在公文中常以“拟同意”“拟建議”等表述呈現。
模仿、仿照
指對已有事物的效仿,如修辭手法“拟人化”,或文學創作中的“拟古作品”。
及物動詞性質
需接賓語,例如:
文言用法
在古漢語中另有特殊語義:
類型 | 示例 | 說明 |
---|---|---|
公文用語 | 拟批準、如拟 | 表初步意見或遵照草稿執行 |
文學修辭 | 拟人、拟物 | 修辭手法 |
複合詞 | 模拟、虛拟 | 強調模仿或假設性質 |
(綜合參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