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頓(Niúdùn)在漢英詞典中具有雙重含義,需根據語境區分:
一、物理單位(Unit of force) 英文對應詞:newton
國際音标:/ˈnjuːtən/
詞性:名詞(n.)
定義: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符號為N。1牛頓等于使1千克質量的物體産生1米每二次方秒加速度所需的力,計算公式為 $$ F = ma $$(力=質量×加速度)。該單位名稱源于英國科學家艾薩克·牛頓,紀念他在經典力學中的貢獻。
二、人名(Scientist)
英文對應詞:Isaac Newton
國際音标:/ˈaɪzək ˈnjuːtən/
詞性:專有名詞(prop. n.)
定義:17世紀英國物理學家、數學家,著有《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提出三大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奠定經典力學基礎。其名言"Standing 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體現科學承繼性。
用法示例
英文:The spring scale shows a tension of 5 newtons
英文:Newton discovered that white light is composed of multiple colors
權威參考延伸
• 單位換算:1 N = 10⁵ dyn(達因)
• 曆史關聯:牛頓力學(Newtonian mechanics)在《哲學學報》的首篇論文(1672)确立了科學論文範式。
牛頓(Newton)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牛頓(符號N)是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定義為:使質量為1千克的物體産生1米每二次方秒(1 m/s²)加速度所需的力。其公式可表示為: $$ F = ma quad Rightarrow quad 1, text{N} = 1, text{kg} cdot text{m/s} $$ 該定義源于牛頓第二定律,常見于力學計算,例如兩個雞蛋的重力約為1N。
英國物理學家、數學家(1643-1727),主要貢獻包括:
經典力學體系
提出牛頓運動三定律(慣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與反作用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統一了天體與地面物體的運動規律。
數學成就
與萊布尼茨共同發展微積分學,建立二項式定理,并提出數值逼近的“牛頓法”。
光學研究
發現白光由多種顔色光組成,發明反射望遠鏡,提出光的粒子說。
著作影響
1687年發表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成為現代工程學基礎,被譽為科學史上最偉大的著作之一。
注:關于牛頓的生平細節可參考,其科學理論的具體應用可查看物理學教材或權威科學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