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energy conservation
【經】 energy; fuel
conserve; hold; keep; preserve; reserve; save; conservancy; conservation
preservation
【計】 save
【醫】 Cons.; conservancy; conservation; preservation; Serv.; servation
能源保存在漢英詞典中的核心釋義指通過技術或管理手段減少能源消耗、防止能源浪費的行為(energy conservation)。其内涵包含三層維度:
漢語語義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保存”定義為“使事物繼續存在,不受損失或不發生變化”,引申至能源領域即強調對現有能源存量的保護性利用,區别于單純的“節能”(energy saving)更側重系統性維護。
英文對應概念
牛津大學出版社《英漢漢英詞典》明确将“能源保存”譯為“energy conservation”,定義為:
"The prevention of wasteful energy use through technological improvements or behavioral changes."
(通過技術改進或行為改變防止能源浪費)
國際能源署(IEA)技術框架:
能源保存需實現$$ Delta E = E{input} - (E{useful} + E_{loss}) $$
其中 ( E_{loss} ) 代表可減少的無效能耗(如設備散熱、空載損耗),需通過熱回收系統、智能控制等技術最小化損失。
與“節能”的差異
中國《能源百科全書》指出:“保存”聚焦存量維護(如建築保溫減少熱能散失),“節約”側重增量優化(如使用高效電機降低單位産出能耗)。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标(SDG 7)将能源保存列為清潔能源轉型的核心手段。典型案例包括:
權威來源索引
“能源保存”更準确的表述應為“能源儲存”,指通過技術手段将能源轉化為可存儲形式,以便在需要時釋放使用。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能源儲存是将能量轉化為可存儲形态(如化學能、機械能等)的過程,用以平衡能源供需的時間差異或空間轉移需求。
分類方式
電池儲能
将電能轉化為化學能存儲,常見于锂離子電池、鉛酸電池等,適用于分布式能源和電動汽車。
機械儲能
熱能儲能
通過儲熱材料(如熔鹽)吸收多餘電能或太陽能,需要時再轉化為電能或熱能輸出。
核心作用
發展瓶頸
當前技術仍面臨成本高、能量轉換效率有限等問題,例如壓縮空氣儲能的系統效率約為40-50% 。
“保存”在中文語境中更偏向于“節約使用”,而“儲存”特指能量形态的轉換與存儲,建議在技術場景中使用“能源儲存”以避免歧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