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internally-programmed computer
内程式計算機(Internal Program Computer)指程式指令存儲在計算機内部存儲器中的計算機系統,其核心特征是将程式與數據一同置于主存儲器内,由中央處理器(CPU)按順序讀取并執行指令。這一架構奠定了現代計算機運行模式的基礎,區别于早期需通過外部物理設備(如插闆或紙帶)輸入程式的"外程式"設計。
存儲程式概念
程式指令以二進制代碼形式存入内存,CPU通過地址總線定位并逐條讀取指令,經譯碼後執行運算或數據操作。該設計由馮·諾依曼于1945年提出,成為現代計算機的通用架構(馮·諾依曼架構)。
統一編址與自動執行
程式與數據共享同一存儲空間,CPU通過程式計數器(PC)自動追蹤下一條指令地址,實現連續執行,顯著提升運算效率與靈活性。
硬件組成
包含五大核心單元: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設備、輸出設備。控制器從内存提取指令并協調各部件運作,運算器執行算術邏輯運算。
Von Neumann, J. (1945). First Draft of a Report on the EDVAC. 美國陸軍彈道研究實驗室。
Hennessy, J. L., & Patterson, D. A. (2017). Computer Architecture: A Quantitative Approach (6th ed.). Morgan Kaufmann.
中國計算機學會(CCF). (2020). 計算機科學技術百科全書. 清華大學出版社。
關于“内程式計算機”這一表述,目前專業術語中更常見的概念是“存儲程式計算機”(Stored-program Computer),它由馮·諾依曼提出,是現代計算機的基礎架構。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與背景
存儲程式計算機的核心思想是将程式指令和數據共同存儲在計算機的存儲器中,通過控制器按順序讀取并執行指令。這一理論由馮·諾依曼于1945年提出,奠定了現代計算機的設計基礎。
核心要點
與“編程計算機”的關系
編程是通過編寫指令(程式)讓計算機執行任務的過程,而存儲程式計算機是實現這一過程的物理架構。例如,用戶編寫的代碼最終會以二進制形式存儲在内存中,由計算機逐條執行。
若需進一步了解計算機組成或編程原理,可參考上述來源中的高權威性網頁(如、4)。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