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vitreous electricity
"玻璃電"是電力工程領域對玻璃絕緣材料電氣性能的術語化表述,其核心含義包含兩個層面:
材料特性層面 指玻璃在電場作用下表現出的介電特性,包括介電常數(ε_r)和介質損耗角正切值(tanδ)。根據國際電工委員會标準IEC 60250,普通鈉鈣玻璃在20℃時介電常數約為6.5-7.5,介質損耗角正切值在1kHz時約為0.008。
工程應用層面 特指采用玻璃作為絕緣介質的電氣裝置,其性能可通過介電強度公式計算: $$ E_b = frac{V_b}{d} $$ 其中E_b為擊穿場強(kV/mm),V_b為擊穿電壓(kV),d為介質厚度(mm)。美國材料試驗協會ASTM D149标準規定,工業玻璃的典型介電強度範圍在10-20kV/mm。
該術語在高壓絕緣子選型手冊(清華大學出版,2019版)中被定義為"利用玻璃材料介電特性構建的電氣絕緣系統",其技術特征包含溫度穩定性(工作溫度範圍-50℃至300℃)和抗老化性能(戶外使用壽命≥30年)。
“玻璃電”是一個較為專業的術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釋:
“玻璃電”指玻璃在特定條件下表現出的電學特性,包括帶電現象和導電行為。該術語的英文對應為vitreous electricity,但需注意這一翻譯可能僅適用于特定醫學或物理領域。
摩擦起電
玻璃分子對電子束縛能力較弱,與其他物質摩擦時易失去電子帶正電。例如絲綢摩擦玻璃棒會使其帶電。
溫度影響導電性
離子遷移機制
玻璃中的鈉離子(Na⁺)在高溫下會通過晶格空穴移動,形成電流。
注:由于搜索結果權威性較低,如需學術引用請核實物理或材料學專業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