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 corrosion resistance
be able to bear or endure
corrode; erode; lose
耐蝕性(Corrosion Resistance)指材料在特定環境介質中抵抗化學或電化學腐蝕的能力。該術語在工程材料學和表面處理技術中具有核心地位,其評價指标通常包括腐蝕速率、鈍化膜穩定性以及應力腐蝕開裂阈值等參數。
從材料學視角分析,耐蝕性主要受四大要素制約:
國際标準化組織ISO 8044:2020将腐蝕類型細分為均勻腐蝕、縫隙腐蝕、晶間腐蝕等八類,其中點蝕指數(PREN)計算式為:
$$ PREN = %Cr + 3.3 times %Mo + 16 times %N $$
該公式被NACE International收錄于《腐蝕工程師手冊》第48章,用于預測不鏽鋼在含氯介質中的穩定性。
耐蝕性是指材料(尤其是金屬)在特定腐蝕介質中抵抗化學或電化學侵蝕的能力。這一性能直接影響材料在複雜環境中的使用壽命和安全性,其核心可從以下三方面理解:
耐蝕性由材料的成分、化學性質及微觀結構共同決定。例如,鋼中添加鉻、鎳等元素可形成緻密氧化膜(如不鏽鋼的Cr₂O₃膜),有效隔絕腐蝕介質。國際标準ISO 8044—1986将其定義為“金屬在給定腐蝕體系中的抗腐蝕能力”。
通過合金化(添加銅改善電極電位)、熱處理優化晶界結構(如钛、铌抑制晶間腐蝕)等方式增強耐蝕性。此外,塗層技術(如鍍鋅)和緩蝕劑應用也是常見防護手段。
非金屬材料(如陶瓷、塑料)的耐蝕性通常通過抗滲透性和化學惰性實現,而金屬腐蝕主要分為化學腐蝕(無電流,如高溫氧化)和電化學腐蝕(如金屬在電解質中的原電池反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