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伯克勒耳氏射線英文解釋翻譯、伯克勒耳氏射線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Becquerel rays; Becquerel's rays

分詞翻譯:

克的英語翻譯:

gram; gramme; overcome; restrain
【醫】 G.; Gm.; gram; gramme

勒的英語翻譯:

rein in; tie sth. tight
【醫】 lux; meter candle

耳的英語翻譯:

ear; erbium
【醫】 aures; auri-; auris; ear; ot-; oto-

氏的英語翻譯:

family name; surname

射線的英語翻譯:

radial; ray
【醫】 radiation; ray

專業解析

伯克勒耳氏射線(Becquerel rays)是19世紀末法國物理學家亨利·貝克勒爾(Henri Becquerel)在研究鈾鹽熒光現象時意外發現的天然放射性射線。該術語源于漢英詞典對"Becquerel rays"的音譯與意譯結合,特指由鈾化合物自發釋放的穿透性輻射,這一發現标志着人類對原子核物理研究的開端。

根據《中國大百科全書·物理學卷》及牛津大學科學史檔案記載,伯克勒耳氏射線包含三種成分:α粒子(氦核)、β粒子(高速電子)和γ射線(高能光子)。其核心特征包括:

  1. 自發輻射性:無需外部能量激發
  2. 物質穿透性:γ射線可穿透數毫米鉛闆
  3. 電離效應:能使氣體電離并觸發驗電器放電

這一發現被收錄于《大英百科全書》電子版"放射性"條目,并直接推動了1903年貝克勒爾與居裡夫婦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現代核物理研究證實,該現象源于鈾-238同位素的衰變鍊反應,其衰變公式可表示為: $$ ^{238}{92}U rightarrow ^{234}{90}Th + ^{4}_{2}α $$

相關權威參考資料可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伯克勒耳氏射線”(Becquerel Rays)是19世紀末法國物理學家亨利·貝克勒耳(Henri Becquerel)在研究鈾鹽時意外發現的放射性現象中産生的射線。以下是詳細解釋:

1.發現背景與命名

1896年,貝克勒耳在研究鈾鹽的熒光現象時,意外發現鈾鹽即使未暴露在陽光下,仍能使包裹在黑紙中的照相底片感光。這表明鈾自發地發射出某種穿透性射線,最初被稱為“貝克勒耳射線”。後來,居裡夫婦等科學家進一步研究,将這種現象命名為放射性。

2.射線的本質

隨着研究深入,科學家發現貝克勒耳射線并非單一成分,而是包含三種射線:

3.科學意義

這一發現首次揭示了原子核的複雜性,證明原子核内部存在自發衰變現象,并推動後續放射性研究(如盧瑟福的α粒子散射實驗)。貝克勒耳因此與居裡夫婦共同獲得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4.術語演變

“伯克勒耳氏射線”是早期名稱,現已被更精确的α、β、γ射線取代。現代物理學中,該術語主要用于描述放射性現象的起源或曆史背景。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