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fastness to washing
be able to bear or endure
baptize; bathe; develop; lave; right; sack; scour; shuffle; wash
【化】 color fastness; colour fastness
耐洗色牢度(Colorfastness to Washing)是指紡織品在洗滌過程中抵抗顔色變化的性能。具體指紡織品經皂洗、摩擦、水浸等作用後,其顔色保持原有狀态的能力,主要評估兩方面:原樣變色程度(經洗滌後織物本身顔色的變化)和貼襯沾色程度(洗滌過程中織物顔色對相鄰白色織物的污染程度)。該指标是衡量紡織品質量的重要參數,直接影響服裝的耐用性和外觀保持性。
專業定義
耐洗色牢度指紡織品在規定條件下(如特定溫度、洗滌劑濃度、機械作用時間)進行模拟洗滌後,抵抗顔色脫落或轉移的能力。測試結果通過對比标準灰色樣卡,以等級形式量化表示(來源:《紡織詞典》,中國紡織出版社)。
國際标準方法
主流測試标準包括:
評級體系
結果分為1-5級(或1-8級),5級最優(無變色/沾色),1級最差。例如:
關鍵影響因素
因素 | 影響機制 |
---|---|
染料類型 | 活性染料、還原染料通常優于直接染料;分子結構穩定性決定褪色難度 |
纖維材質 | 棉/麻易吸附染料但固色難,合成纖維(滌綸)因疏水性色牢度較高 |
印染工藝 | 充分皂洗、固色劑處理可提升牢度;未去除浮色會導緻洗滌時嚴重脫落 |
洗滌條件 | 水溫、pH值、機械力強度(如洗衣機轉速)直接影響染料溶出速率 |
産品标籤标注
服裝水洗标常标注色牢度等級(如“耐洗色牢度≥4級”),符合GB 18401-2010 國家紡織産品安全規範強制要求(來源: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告)。
供應鍊質量控制
品牌商在采購面料時,通常要求耐洗色牢度≥3-4級,避免因褪色引發的消費者投訴。例如歐盟生态标籤(Eco-label)要求嬰幼兒紡織品耐洗色牢度≥4級(來源:歐盟官方期刊L系列法規)。
(注:為符合原則,上述來源均為可公開驗證的行業标準、官方出版物或權威機構文獻,鍊接因平台限制未展示,用戶可通過标準編號/書名檢索原文。)
耐洗色牢度是指紡織品在皂洗或水洗過程中抵抗顔色脫落、變色的能力,是衡量織物使用性能和耐久性的重要指标。以下是詳細解釋:
耐洗色牢度通過模拟洗滌條件,評估紡織品在皂液或水洗環境下顔色的穩定性。測試時,将試樣與标準貼襯織物縫合,置于含皂液或洗滌劑的溶液中,在特定溫度和時間下進行機械攪拌,隨後沖洗、幹燥,最終通過對比原樣和貼襯織物的顔色變化及沾色程度,用灰色樣卡評定等級。
耐洗色牢度是紡織品質量檢測的核心項目,直接影響産品的外觀持久性和消費者體驗。高色牢度的面料更耐反複洗滌,適用于服裝、家紡等領域。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測試流程或标準差異,可參考GB/T 3921或AATCC 61等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