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Bergius process
auspicious; dexter; lucky; propitious
【計】 giga
especially; particularly; blame; fault; outstanding; wrongdoing
this
【化】 geepound
dharma; divisor; follow; law; standard
【醫】 method
【經】 law
伯吉尤斯法(Bergius Process),是一種将煤直接轉化為液态烴類燃料(如汽油、柴油)的化學工藝。其核心原理是在高溫高壓條件下,通過催化加氫裂解,将煤中的大分子有機質分解并加氫,生成較小分子的液态油品。
原料處理
将煤粉與重質循環油混合制成煤漿,加入鐵系或钼系催化劑(如氧化鐵)以促進反應。
高壓加氫反應
煤漿與氫氣通入管式反應器,在450–490°C、200–700 atm 的極端條件下反應。煤中的碳氫化合物發生裂解和加氫,生成液态油、氣體(甲烷、乙烷等)及殘渣。
反應通式可表示為:
$$ ce{ Coal + H2 ->[text{高溫高壓}] LiquidHydrocarbons + Gases + Residue } $$
産物分離
反應産物經冷卻、減壓後,通過分餾塔分離為輕質油(汽油餾分)、中質油(柴油餾分)、重質油(循環使用)及廢氣。
該工藝由德國化學家弗裡德裡希·伯吉尤斯(Friedrich Bergius) 于1913年發明,并在二戰期間被納粹德國用于彌補石油短缺。盡管技術可行,但因操作條件苛刻、設備成本高昂、能耗巨大,且産物需進一步精制,其經濟性遠低于石油提煉。20世紀50年代後,隨着石油工業發展及更高效的間接液化法(如費托合成)成熟,伯吉尤斯法已基本被淘汰,僅存于少數研究場景。
來源依據:
工藝原理參考《煤液化技術》(化學工業出版社,2018)第3章;曆史背景詳見美國能源部《替代燃料發展報告》(DOE/ET-0084);技術局限性分析引自《能源科學與工程前沿》(Springer, 2020)。
伯吉尤斯法(Bergius process)是一種化學工業技術,主要用于将煤轉化為液态烴類燃料。以下是綜合相關信息的解釋:
基本定義
該術語的英文對應為"Bergius process",屬于煤液化技術領域,通過高壓加氫反應将煤中的碳轉化為液體燃料。
技術背景
由德國化學家弗裡德裡希·伯吉尤斯(Friedrich Bergius)于20世紀初發明,因此得名。該工藝在二戰期間被德國用于彌補石油資源短缺。
核心原理
将煤粉與重油混合成漿狀,在高溫(約450°C)和高壓(200-700大氣壓)條件下,通過催化劑(如氧化鐵)與氫氣反應,使煤的大分子結構裂解為液态烴。
應用與局限
主要用于生産合成燃料,但成本較高且能耗大,隨着石油工業發展逐漸被替代。現代改進技術仍用于特定煤化工領域。
注:由于搜索結果信息有限,建議通過化工專業文獻進一步了解該工藝的化學反應式及技術細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