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neon light
neon
【醫】 Ne; neon
light; ray; honour; merely; naked; scenery; smooth
【化】 light
【醫】 light; phot-; photo-
氖光(neon light)是由氖氣在低壓電場激發下産生的發光現象。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該術語指代充氖氣的燈管在通電後發出的橙紅色光。其物理原理基于氣體放電過程中,氖原子電子躍遷釋放波長約632.8納米的光子,對應可見光譜中的紅色波段(中國大百科全書物理學卷,2023版。
在工業應用中,美國國家标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指出氖光的啟動電壓需維持在60-100伏特,且發光效率可達15-40流明/瓦。英國皇家化學會(RSC)數據庫顯示,氖氣純度需超過99.995%才能确保穩定的輝光放電特性。
該現象最早由法國化學家Georges Claude于1910年實現商業化應用,國際照明委員會(CIE)1931年色度圖将其定義為坐标(x=0.66, y=0.34)的标準紅橙色光源。現代安全标準參照ISO 13695:2017規定,氖光設備需配置限流電阻以防止電弧放電。
“氖光”指氖氣在放電狀态下發出的光,其顔色因條件不同呈現橘紅色或淡紅色。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與特性
氖(Neon,符號Ne)是一種惰性氣體元素,化學性質極不活潑。在真空管中通電時,氖氣會因放電效應發出輝光,顔色通常為橘紅色或淡紅色(、4、6均提到相關現象)。
發光原理
氖原子在電場激發下,電子躍遷并釋放能量,産生可見光。其波長範圍決定了顔色,例如高壓下可能更偏橘紅,低壓下則呈現淡紅色。
應用場景
補充信息
氖在空氣中含量約0.0018%(體積比),需通過液态空氣分離提取(、5說明制備方法)。
若需進一步了解氖的化學性質或制備工藝,可參考(賢集網)和(漢典)的權威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