氖英文解釋翻譯、氖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neon
【醫】 Ne; neon
例句:
- 空氣一種無色、無嗅、無味的氣體混合物,主要由氮氣(約占78%)和氧氣(約占21%)組成,還有少量的氩、二氧化碳、氫、氖、氦及其它氣體
A colorless, odorless, tasteless, gaseous mixture, mainly nitrogen(approximately78 percent) and oxygen(approximately21 percent) with lesser amounts of argon, carbon dioxide, hydrogen, neon, helium, and other gases.
專業解析
氖(Neon)是一種化學元素,符號為Ne,原子序數10,屬于稀有氣體(惰性氣體)家族。以下是其詳細釋義及權威來源參考:
一、漢字解析
二、物理與化學性質
- 物态與外觀:
常溫下為無色、無味、無臭的惰性氣體,液态時呈淡紅色熒光。
來源: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化學術語綱要》
- 化學惰性:
幾乎不與其他元素反應,因其最外層電子層飽和(8電子穩定結構)。
來源:美國化學會(ACS)《化學元素手冊》
- 密度與熔點:
密度為 0.9002 g/L(标準狀況),熔點為-248.59°C,沸點為-246.08°C。
來源:英國皇家化學會(RSC)《元素周期表數據》
三、發現曆史
四、主要應用
- 霓虹燈照明:
通電後發出橙紅色光,用于廣告牌、藝術照明(其他顔色需混合氣體或熒光塗層)。
來源:美國能源部(DOE)《氣體放電燈技術報告》
- 低溫冷卻劑:
液态氖用作低溫制冷劑(溫度介于液氦和液氮之間)。
來源:美國國家标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低溫工程手冊》
- 激光與真空檢測:
氖-氦混合氣用于激光制造;高純氖用于真空管和高壓指示器。
來源:國際光學工程學會(SPIE)《激光技術百科全書》
五、安全須知
- 窒息風險:
高濃度氖氣可置換空氣導緻缺氧,需在通風環境使用。
來源: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OSHA)《化學品安全指南》
- 環境影響:
作為天然大氣組分(濃度約 18 ppm),無生态毒性。
來源: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大氣污染物清單》
參考資料:
- IUPAC. Compendium of Chemical Terminology (Gold Book).
-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Handbook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
-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Periodic Table Data.
- Nobel Prize Organization. Biographical Profile: Sir William Ramsay.
-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Gas Discharge Lighting Technology.
-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Cryogenic Engineering Manual.
- SPIE Press. Encyclopedia of Laser Technology.
- OSHA. Chemical Safety Guidelines for Inert Gases.
- UNEP. Global Atmospheric Pollution Assessment Report.
網絡擴展解釋
氖(Neon)是一種化學元素,原子序數為10,屬于稀有氣體(又稱惰性氣體)。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
基本屬性
- 化學符號:Ne,原子序數10,位于元素周期表第18族(零族)。
- 物理狀态:常溫下為無色、無臭、無味的單原子氣體。
- 存在形式:空氣中含量約占體積的0.0018%(約千分之二)。
-
理化性質
- 物理性質:熔點為-248.6℃,沸點-246.08℃,密度0.89994g/L(标準狀況),電離能2372kJ/mol。
- 化學性質:極難與其他元素發生反應,具有高度化學惰性。
- 發光特性:通電時發出橙紅色輝光,是稀有氣體中放電最強烈的元素。
-
制備與用途
- 通過液态空氣分餾法分離制得。
- 主要應用于霓虹燈、指示燈、激光器填充氣體,以及低溫冷卻劑。
-
其他信息
- 氖的英文名“Neon”源自希臘語“neos”(意為“新的”),因其在1898年首次被分離發現而得名。
若需更深入的化學性質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化學專業文獻或權威百科資料。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