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鈉沸石(Natrolite)是一種含水鈉鋁矽酸鹽礦物,屬于沸石族礦物中的纖維沸石亞族。其化學式為$text{Na}_2[text{Al}_2text{Si}3text{O}{10}]·2text{H}_2text{O}$,晶體結構呈針狀或柱狀,屬于斜方晶系。該礦物名稱源于拉丁語“natrium”(鈉),因其成分中含鈉元素而得名。
從物理性質看,鈉沸石通常呈現白色、無色或淺灰色,莫氏硬度為5-5.5,比重介于2.2-2.4之間。其典型特征是纖維狀集合體在特定角度下會顯現絲絹光澤,且在加熱時能釋放結晶水。地質産狀方面,鈉沸石常見于玄武岩孔洞、堿性火成岩及熱液礦床中,常與方鈉石、霞石等礦物共生。
在工業應用中,鈉沸石因其離子交換能力和分子篩特性,被用于水處理(吸附重金屬離子)、石油煉制(催化劑載體)及核廢料處理領域。美國礦物學會(Minera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的數據庫記載,鈉沸石的孔徑約為0.41納米,這一特性使其在氣體分離技術中具有潛在價值。
學術研究顯示,鈉沸石的形成溫度範圍集中在200-300℃,常出現在低溫熱液環境。中國地質調查局(CGS)在2023年的礦物勘探報告中指出,我國山西堿性玄武岩區存在較優質的鈉沸石礦床。
鈉沸石是一種天然沸石族礦物,屬于含水的鈉鋁矽酸鹽,具有獨特的物理化學性質和應用價值。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鈉沸石的化學式為$text{Na}_2text{Al}_2text{Si}3text{O}{10} cdot 2text{H}_2text{O}$,部分情況下鈉可能被鉀或鈣替代。它屬于斜方晶系,晶體常呈細長針狀或纖維狀集合體,顔色多為無色、白色,偶帶淺綠或紅色。
鈉沸石主要形成于低溫熱液環境,常見于玄武岩的空洞或裂隙中。部分觀賞性标本産自印度。
沸石家族普遍具有離子交換能力,鈉沸石可通過鈉離子與水中的鈣、鎂等離子交換,用于軟化硬水。
注:不同來源對鈉沸石化學式表述略有差異,此處以高權威性來源為準。更多完整信息可參考地質博物館或礦物學專業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