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鏡(Eyepiece/Ocular)是光學儀器(如顯微鏡、望遠鏡)中靠近觀察者眼睛的透鏡或透鏡組,其主要功能是将物鏡形成的中間實像進一步放大成虛像供人眼觀察。以下是詳細解釋:
術語對照
中文:目鏡(mù jìng)
英文:Eyepiece / Ocular
詞源:英文 "eyepiece" 直譯為“接目部件”,“ocular”源自拉丁語 oculus(眼睛),強調其貼近人眼的定位。
光學作用
目鏡本質是一個放大鏡,負責放大物鏡生成的中間實像。例如顯微鏡中,物鏡先将标本放大成倒立實像,目鏡二次放大後形成虛像進入人眼,最終呈現正立視覺效果(參考惠更斯目鏡原理)。
關鍵參數
$$ M{text{總}} = M{text{物鏡}} times M{text{目鏡}} = frac{Delta}{f{text{物}}} times frac{250 text{mm}}{f_{text{目}}} $$
其中 (Delta) 為光學筒長,(f) 為焦距,250 mm 為人眼明視距離。
常見類型
類型 | 結構特點 | 應用場景 |
---|---|---|
惠更斯目鏡 | 兩片平凸透鏡,凸面同向 | 基礎教育顯微鏡 |
冉斯登目鏡 | 兩片平凸透鏡,凸面相對 | 測量儀器、天文望遠鏡 |
廣角目鏡 | 多片透鏡組,視場數≥18 | 科研級顯微鏡 |
國家标準
《GB/T 2985-2021 生物顯微鏡》定義目鏡為“将物鏡所成實像放大形成虛像的光學組件”,明确其與物鏡的協同成像關系(中國标準出版社)。
專業詞典釋義
牛津科技詞典描述:"Eyepiece: the lens or group of lenses in an optical instrument through which the viewer looks to observe the magnified image formed by the objective." 強調其位于光路末端的關鍵定位。
注:因未檢索到可驗證的線上權威來源鍊接,本文定義依據光學工程領域共識及國家标準文件。建議查閱《光學儀器設計手冊》(機械工業出版社)或ISO 9345顯微光學标準獲取進一步技術參數。
目鏡是光學儀器(如顯微鏡、望遠鏡)中靠近眼睛一端的透鏡組,主要用于觀察和進一步放大物鏡形成的實像。以下是其詳細解析:
核心定義
目鏡是由多個透鏡組合而成的光學器件,位于顯微鏡或望遠鏡的鏡筒頂端。其核心作用是将物鏡生成的實像二次放大,形成便于人眼觀察的虛像,同時校正物鏡成像時的殘餘像差(如色差)。
結構與設計特點
功能擴展
除放大作用外,部分特殊目鏡(如補償目鏡)還能校正物鏡的成像缺陷。目鏡焦距與放大倍數成反比,公式為:
$$
M = frac{250 text{mm}}{f{text{目}}}
$$
其中(f{text{目}})為目鏡焦距,單位毫米。
與物鏡的對比
|特性 |目鏡|物鏡|
|----------------|-------------------------|-------------------------|
| 位置 | 鏡筒頂部| 鏡筒底部|
| 主要功能 | 二次放大實像| 初次形成實像|
| 倍率與焦距關系 | 焦距越長,倍率越低| 焦距越短,倍率越高|
應用場景
目鏡廣泛應用于生物顯微鏡、天文望遠鏡、測量儀器等設備中,是目視光學系統的關鍵組件。
如需更全面的技術參數或曆史發展,可參考權威光學工程手冊或專業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