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平衡水分含量英文解釋翻譯、木材平衡水分含量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機】 equilibrium moisture content of wood
分詞翻譯:
木材的英語翻譯:
lumber; timber; timbering; wood
【經】 lumber
平衡水分的英語翻譯:
【化】 equilibrium water content
含量的英語翻譯:
content
【醫】 content
專業解析
木材平衡水分含量(Equilibrium Moisture Content, EMC)是木材科學和木材幹燥領域的一個核心概念,指木材在特定溫濕度環境條件下,其内部含水率與周圍空氣濕度達到動态平衡狀态時的含水率值。此時木材既不吸收空氣中的水分,也不向空氣中釋放水分。
詳細解釋:
-
定義與原理 (Definition & Principle)
- 木材是一種吸濕性材料,其細胞壁中的羟基(-OH)會與空氣中的水蒸氣分子發生吸附和解吸作用。
- 當木材暴露在特定溫度和相對濕度的空氣中時,其含水率會趨向于一個穩定值。此時木材吸收水分的速率等于釋放水分的速率,含水率不再隨時間變化,即達到了“平衡”狀态。這個最終的穩定含水率就是該環境條件下的平衡水分含量(EMC)。
-
影響因素 (Influencing Factors)
- 環境相對濕度 (Relative Humidity, RH): 這是影響EMC的最主要因素。相對濕度越高,空氣中水蒸氣分壓越大,木材傾向于吸收更多水分以達到平衡,因此EMC值越高。反之,相對濕度越低,EMC值越低。
- 環境溫度 (Temperature): 溫度對EMC也有影響,但相對于濕度而言影響較小。在相同相對濕度下,溫度升高通常會導緻EMC略有下降。
- 木材樹種 (Wood Species): 不同樹種的木材,其化學成分(如半纖維素含量)和結構(如細胞壁孔隙率)存在差異,這會導緻它們在相同溫濕度條件下達到的EMC值略有不同。不過,這種差異通常不大,在工程應用中常忽略不計或使用平均值。
-
重要性與應用 (Significance & Application)
- 木材幹燥基準制定: 了解目标使用環境的溫濕度條件及其對應的EMC值,是制定科學合理的木材幹燥工藝(幹燥基準)的基礎。幹燥的最終目标就是使木材含水率接近或達到其使用環境下的EMC,以防止使用過程中發生過度收縮、膨脹、變形、開裂等問題。
- 尺寸穩定性控制: EMC決定了木材在使用過程中的尺寸穩定性。當木材含水率穩定在其使用環境的EMC附近時,其尺寸變化最小。
- 木制品設計與制造: 家具、地闆、門窗、樂器等木制品的設計和制造必須考慮其使用環境的EMC,以确保産品的質量和耐久性。例如,銷往不同氣候地區的産品可能需要不同的最終含水率要求。
- 預測木材行為: 通過環境溫濕度可以預測木材在該環境下的平衡含水率,進而預測木材可能發生的脹縮行為。
漢英對照關鍵術語:
- 木材平衡水分含量 / 木材平衡含水率: Equilibrium Moisture Content of Wood / Wood EMC
- 含水率: Moisture Content (MC)
- 相對濕度: Relative Humidity (RH)
- 溫度: Temperature
- 吸濕性: Hygroscopicity
- 吸附: Adsorption
- 解吸: Desorption
- 尺寸穩定性: Dimensional Stability
- 木材幹燥: Wood Drying / Timber Drying
參考來源:
- 該定義和解釋基于木材科學與技術領域的普遍共識和标準教材,如美國林産品實驗室(FPL)發布的木材手冊(Wood Handbook - Wood as an Engineering Material)中關于木材與水分關系的章節。具體标準可參考其官網的相關出版物。
- 國内權威參考可依據《木材幹燥學》(中國林業出版社)或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木材工業研究所發布的相關技術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木材的平衡水分含量(即平衡含水率)是木材在特定環境條件下與周圍空氣濕度達到動态平衡時的含水率。以下從定義、組成、影響因素及應用意義四個方面進行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核心概念
平衡含水率指木材與周圍空氣中的水分不再發生淨交換時的穩定狀态,此時木材吸收與釋放水分的速率相等。這一數值取決于環境溫度與相對濕度。例如,在濕度較高的南方地區,平衡含水率可達18%-21%,而幹燥的北方地區約為8%-12%。
二、木材中的水分組成
木材水分分為三類:
- 自由水:存在于細胞腔和細胞間隙中,占木材總含水量的40%-60%,蒸發速度較快;
- 吸附水:結合在細胞壁中的水分,約占20%-30%,蒸發需要更高能量;
- 化合水:木材化學結構中的結合水,通常不參與含水率變化。
三、關鍵影響因素
- 環境濕度:濕度升高時,平衡含水率隨之增加;
- 溫度:溫度升高會降低平衡含水率(例如相同濕度下,30℃時的平衡含水率比20℃低約2%);
- 木材狀态:生材幹燥後與已幹燥木材的平衡含水率存在滞後差異,最高可達2%-3%。
四、實際應用意義
- 木制品穩定性:需将木材幹燥至使用地區的平衡含水率以下(如家具控制在8%-12%),否則易發生開裂變形;
- 幹燥工藝控制:地闆生産需根據目标地區的平衡含水率制定幹燥基準;
- 施工标準:建築用圓木/方木要求含水率≤25%,确保結構安全。
擴展概念:纖維飽和點(約25%-35%)是木材僅細胞壁吸附水飽狀态,此時力學性能顯著變化。平衡含水率通常低于該值。如需具體地區數據或檢測方法,可參考木材工業标準文件。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