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py; describe; imitate
摹寫(mó xiě)是漢語中兼具藝術性與技術性的術語,其核心含義指通過模仿原作的形态、筆法或結構進行複現。在漢英詞典中,該詞通常譯為“trace”或“copy”,但實際語義涵蓋以下層次:
基本定義
摹寫指對文字、圖畫等對象的精準臨摹。《現代漢語詞典》将其定義為“依照原樣書寫或描繪”,強調對原始形态的忠實還原。例如書法練習中臨摹碑帖、繪畫中仿制經典作品均屬此類。
跨語言對應
英語常譯作“tracing”,如《牛津漢英詞典》解釋為“reproduce by following lines visible through translucent paper”,特指透過紙張描摹線條的技術過程。但在藝術領域,“copy”更側重整體風格的模仿。
應用場景
在古籍修複領域,摹寫是保存文化遺産的重要手段。故宮博物院書畫修複組通過“雙鈎填墨”技法摹寫古畫,既保留原作神韻,又避免真迹受損。語言學研究中,該詞也用于描述漢字演變過程中的字形複刻現象。
文化意涵
南宋姜夔《續書譜》提出“摹書易得位置”,指出摹寫可作為領悟傳統筆法的階梯。這種“師古”理念貫穿中國書畫教育體系,成為技藝傳承的核心方法論。
學術界定
比較文化學者指出,摹寫與西方“mimesis”(摹仿)概念的差異在于:前者包含“以形寫神”的審美追求,而後者更強調客觀再現。這種差異體現在敦煌壁畫摹寫作品中,臨摹者常需主觀補全殘缺部分。
摹寫(拼音:mó xiě)是一個多義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含義:
臨摹謄寫
指按照原作進行描畫或複寫,常用于書法、繪畫領域。例如:“她剛開始學習書法,隻能使用仿紙進行摹寫”。此含義源自《後漢書·蔡邕傳》中“摹寫者車乘日千馀兩”的記載。
文字描寫
泛指通過文字對事物或情景進行描述。例如:“作家試圖摹寫落日的光彩”,或“摹寫人物情狀”。
在修辭學中,摹寫指通過感官體驗對事物進行生動描繪,分為:
摹寫既指具體的臨摹行為,也包含抽象的文字描寫,兼具實踐性與藝術性。其核心是通過模仿或描述還原事物的特征,廣泛應用于文化、藝術領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