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abradability; abrasiveness
"磨損性"在漢英詞典中通常對應英文術語"abrasiveness",它是一個描述材料特性的專業名詞,尤其在工程和材料科學領域具有重要含義。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磨損性 (Abrasiveness) 指材料表面在摩擦過程中導緻另一物體表面磨損的能力或屬性。該特性衡量的是材料抵抗磨損或對接觸物造成磨損的強度,是材料力學性能的關鍵指标之一。
磨損機制
磨損性高的材料(如砂紙、金剛石)可通過微觀切削、塑性變形或疲勞斷裂等方式加速接觸表面的損耗。例如,工業砂輪的高磨損性源于其硬質磨粒對工件的微觀切削作用 。
測量标準
常用"磨耗指數"(Abrasion Index) 量化磨損性,通過标準化測試(如ASTM G65)測定材料在單位壓力下的體積磨損率。高指數值表明材料具有強磨損性 。
正向應用:
高磨損性材料用于切割、研磨(如碳化矽砂輪)、鑽井鑽頭(硬質合金塗層)等場景,依賴其快速磨損他物的特性提升效率 。
負向影響:
機械系統中,高磨損性雜質(如砂礫)會加速零件失效。例如,發動機潤滑油需通過ISO 4406 标準控制顆粒物磨損性以延長壽命 。
中文 | 英文 | 定義關聯 |
---|---|---|
耐磨性 | Wear Resistance | 材料抵抗磨損的能力 |
磨耗 | Abrasion | 磨損的過程或結果 |
磨料 | Abrasive | 具有高磨損性的材料 |
以上來源為工程領域公認權威文獻與标準,确保解釋的準确性與專業性。
“磨損性”指物體因摩擦、使用或其他外界因素導緻材料逐漸損耗或形态改變的性質。以下從不同角度詳細解釋該詞含義:
基本概念
指材料或物體表面因機械摩擦、沖擊、腐蝕等作用産生的持續性損耗特性。例如機械零件因長期摩擦導緻尺寸變化(、)。
量化指标
某些領域用“磨損指數”衡量,如煤炭行業通過金屬器件的損耗質量來評估煤的磨損性。
機械工程
材料科學
不同材料抗磨損能力差異顯著,如浸金屬碳材料在高電流下磨損率上升。
醫學領域
人體組織(如牙齒、關節軟骨)因機械摩擦或疾病産生磨損,例如類風濕關節炎引起的關節損傷。
包括調整材料配比、增加保護塗層,或通過參數補償延長使用壽命(如數控機床反向間隙補償,)。
磨損性是多學科交叉概念,其評估需結合具體場景,并采取針對性防護措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