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平衡英文解釋翻譯、膜平衡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membrane equilibrium
【醫】 Donnan equilibrium; membrane equilibrium
分詞翻譯:
膜的英語翻譯:
film; membrane; theca; velamen; velum
【化】 membrane
【醫】 coat; envelope; film; lemma; membranae membranae; membranae membrane
panniculus; theca; thecae; tunic; tunica; velamen; velamenta
velamentum
平衡的英語翻譯:
balance; counterpoise; equation; equilibrium; equipoise; poise; standoff
【計】 balancing; equalization
【化】 equilibrium
【醫】 balance; bilanz; equilibration; equilibrium
【經】 balancing; counterbalance; equalization; equilibrium; in balance; level
專業解析
膜平衡(Membrane Equilibrium),在電化學和生物物理學中是一個核心概念,特指當半透膜(Semi-permeable Membrane)分隔開兩種含有不同離子成分或濃度的溶液時,由于膜對特定離子具有選擇性通透能力,最終導緻膜兩側離子分布和滲透壓達到動态平衡的狀态。這種平衡狀态被稱為唐南平衡(Donnan Equilibrium),由英國化學家弗雷德裡克·唐南(Frederick Donnan)于1911年首次系統描述。
其核心機制與詳細含義如下:
-
離子選擇性通透與電荷平衡:
- 半透膜允許小分子(如水)和某些特定離子自由通過,但阻止大分子(如蛋白質)或特定離子通過。
- 當膜一側存在不能透過膜的大分子離子(如帶負電的蛋白質 R⁻)時,為了維持溶液整體的電中性,該側必須存在帶相反電荷的可通透離子(如 Na⁺)。
- 當系統達到平衡時,膜兩側的可通透小離子(如 Na⁺, Cl⁻)的濃度乘積相等,但每種離子的絕對濃度在膜兩側并不相等。具體表現為:不能透過膜的大分子離子所在的一側,其同號可通透離子的濃度較高,而異號可通透離子的濃度較低。
-
滲透壓的産生:
- 由于膜兩側離子總濃度存在差異(大分子離子側的總離子濃度通常更高),導緻兩側存在滲透壓差(π)。
- 唐南平衡下的滲透壓(π)不僅取決于大分子本身的濃度,還受到溶液中所有可通透離子濃度分布的影響。其計算公式為:
$$
pi = RT left( sum c{i, text{inside}} - sum c{i, text{outside}} right)
$$
其中 R 是氣體常數,T 是絕對溫度,cᵢ 是離子濃度(inside 指大分子離子側,outside 指另一側)。
-
膜電位的形成:
- 由于膜兩側同種可通透離子的濃度不同(例如,大分子負離子側的 Na⁺ 濃度高于外側,Cl⁻ 濃度低于外側),會産生一個跨膜電位差,稱為唐南電位(Donnan Potential)。
- 這個電位差有助于阻止離子進一步擴散,是維持平衡的重要因素。
應用場景與重要性:
- 細胞生理學:細胞膜具有選擇性通透性,細胞内存在大量帶負電的大分子(蛋白質、核酸)。唐南平衡原理有助于解釋細胞内外的離子分布(如 K⁺ 濃度内高外低,Na⁺ 濃度外高内低)、靜息膜電位的形成基礎之一、以及細胞如何維持滲透壓穩定(與鈉泵等主動運輸機制共同作用)。
- 透析技術:在血液透析或實驗室透析中,利用半透膜的選擇性通透來清除小分子廢物(如尿素),同時保留血液中的大分子蛋白質。理解唐南平衡對于優化透析效率、防止關鍵離子過度流失至關重要。
- 膠體化學:膠體顆粒帶電,其周圍離子氛的形成與穩定也遵循類似唐南平衡的原理。
- 離子交換膜:在電滲析、燃料電池等應用中,離子交換膜的選擇性離子傳輸行為也受到唐南平衡效應的影響。
權威參考來源:
- 《生物物理學》或《細胞生理學》教科書:如 Alberts 等著的《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或 Guyton & Hall 的《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中關于細胞膜轉運和靜息電位的章節,會詳細闡述唐南平衡在細胞環境中的作用。
- 《物理化學》教科書:如 Atkins 的《Physical Chemistry》或 Levine 的《Physical Chemistry》中關于電解質溶液、電化學和膠體化學的章節,會提供唐南平衡的理論推導和公式。
- 唐南原始論文(經典文獻):Donnan, F. G. (1911). "Theorie der Membrangleichgewichte und Membranpotentiale bei Vorhandensein von nicht dialysierenden Elektrolyten. Ein Beitrag zur physikalisch-chemischen Physiologie". Zeitschrift für Elektrochemie und angewandte physikalische Chemie. 17 (10): 572–581. (這是奠基性文獻,可在科學數據庫如 JSTOR, ScienceDirect 等查找)
- 專業期刊綜述:在生物物理學期刊(如 Biophysical Journal)或膜科學期刊(如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上發表的關于膜傳輸機制或電生理學的綜述文章,通常會讨論唐南平衡及其現代應用。
網絡擴展解釋
膜平衡是描述物質在膜兩側通過動态分配達到穩定狀态的現象,其核心在于化學勢的平衡。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概念
膜平衡指物質在膜(如半透膜)兩側的分布滿足化學勢相等的條件。當膜兩側存在濃度差異或電勢差異時,物質會通過擴散、電遷移等方式移動,最終形成穩定的動态平衡。
二、主要原理
-
濃度平衡
物質從高濃度側向低濃度側擴散,直至兩側濃度差消失。例如溶質通過膜的自由擴散過程。
-
電勢平衡(電化學平衡)
若涉及帶電離子,膜兩側會形成電勢差(膜電位)。離子遷移需同時滿足濃度梯度和電場力的平衡,即電化學勢相等。典型的例子是唐南平衡(Donnan equilibrium),常見于生物膜系統。
三、數學表達式
在滲透與反滲透系統中,膜平衡條件可表示為:
$$
V_f C_f = V_r C_r
$$
其中,( V_f )、( V_r ) 分别為滲透側和反滲透側的通量,( C_f )、( C_r ) 為對應溶質濃度。該式表明通量與濃度的乘積在兩側相等。
四、實際應用
- 生物醫學:細胞膜内外離子分布(如鉀鈉泵機制)。
- 工業分離:反滲透技術利用膜平衡原理實現水淨化。
- 化學分析:膜電極通過電勢平衡檢測溶液中離子濃度。
提示:若需了解具體應用案例或更複雜的平衡方程,可參考膜分離技術文獻或生物物理教材。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