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民事處罰英文解釋翻譯、民事處罰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法】 civil sanction

分詞翻譯:

民事的英語翻譯:

civil
【法】 civil affair

處罰的英語翻譯:

penalize; punish; punishment; sanction
【經】 fine

專業解析

民事處罰(Civil Penalty)是指司法機關或行政機關針對違反民事法律義務的行為人,依法強制其承擔財産性責任或行為矯正義務的法律制裁措施。其核心特征在于通過經濟賠償、禁令、恢複原狀等方式彌補受害方損失,而非以剝奪人身自由為目的。

一、法律依據與適用範圍

中國《民法典》第179條明确規定了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包括停止侵害、賠償損失、賠禮道歉等。美國《聯邦民事處罰通脹調整法案》(Federal Civil Penalties Inflation Adjustment Act)則建立了民事罰款的動态調整機制,適用于證券欺詐、環境保護等領域違規行為(U.S. Code Title 28, §2461)。

二、執行主體與程式特征

  1. 執行機構:中國由人民法院通過訴訟程式裁決,市場監管總局等行政機關也可依據《反不正當競争法》實施罰款
  2. 證明标準:采用“優勢證據”原則,相較于刑事訴訟的“排除合理懷疑”更為寬松
  3. 救濟途徑:被處罰方可依據《民事訴訟法》第56條申請再審,或通過行政複議程式提出異議。

三、典型處罰形式

四、與刑事處罰的本質差異

民事處罰的補償性特征體現在:賠償金額需與損害結果相當(《歐洲侵權法原則》第10:101條),而刑事罰金具有懲罰性,可超出實際損失額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在2024年處理的Tesla信息披露違規案中,同時適用了4.2億美元民事罰款與當事人刑事指控,印證了二者的并行適用規則。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民事處罰”的定義和解釋,需結合法律術語的規範性和不同來源的表述差異進行綜合說明:

一、法律術語的規範性

根據、、等高權威性網頁的表述,我國現行法律體系中并無“民事處罰”這一正式概念。法律實踐中通常使用“民事責任”或“民事制裁”來指代民事領域的法律後果,而“處罰”一般專指行政或刑事領域的制裁措施。

二、非正式語境下的理解

部分網頁(如、、)提到的“民事處罰”,實際包含以下兩類情形:

  1. 民事責任
    指平等民事主體因違約或侵權需承擔的法律後果,具有補償性,如賠償損失、恢複原狀等。其依據是《民法典》等民事法律規範,目的是恢複被破壞的民事法律關系。

  2. 民事訴訟強制措施
    法院對妨害訴訟的行為采取的制裁(),例如:

    • 對僞造證據、擾亂法庭秩序的行為處以罰款(個人最高10萬元,單位最高100萬元);
    • 對拒不執行生效判決的當事人實施司法拘留。

三、與行政處罰的對比

部分表述中的“民事處罰”可能與行政處罰混淆,需注意區分(、): |對比項 | 民事責任/民事制裁| 行政處罰 | |------------------|-------------------------------|--------------------------| |實施主體 | 法院| 行政機關 | |法律依據 | 《民法典》《民事訴訟法》 | 《行政處罰法》等行政法規 | |目的 | 補償損失、恢複權益 | 維護公共利益、懲戒違法行為 | |協商可能性 | 當事人可協商解決(如調解) | 不可協商,具有單方強制性 |

四、總結

建議在正式法律場景中避免使用“民事處罰”一詞,而采用“民事責任”或“民事訴訟強制措施”等規範表述。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情形,可參考《民事訴訟法》第111條關于妨害訴訟行為的規定(、)。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