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Millon's reagent
metre; rice
【醫】 meter; metre; rice
【經】 meter
dragon; imperial
family name; surname
reagent
【化】 reagent
【醫】 agentia; reagent
米龍氏試劑(Millon's Reagent)是一種用于檢測蛋白質的化學試劑,其英文名稱為"Millon's reagent",由法國化學家奧古斯特·米龍(Auguste Nicolas Eugène Millon)于1849年首次制備。該試劑的主要成分為硝酸汞的硝酸和亞硝酸溶液,當與含酪氨酸殘基的蛋白質反應時,會生成白色沉澱并逐漸轉為紅色或粉紅色,這一顯色反應在生物化學檢測中具有重要價值。
化學特性與應用
注意事項
由于試劑含汞化合物,操作需在通風櫥進行并佩戴防護裝備。陽性結果需結合其他檢測方法(如雙縮脲試驗)确認,以避免假陽性(來源:《實驗室安全規範》)。
米龍氏試劑(Millon's reagent)是一種化學試劑,主要用于檢測蛋白質中的特定成分。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與命名
該試劑以法國化學家Auguste Nicolas Eugène Millon 命名,其英文名稱為Millon's reagent。它屬于含汞的酸性試劑,常用于生物化學實驗。
主要用途
用于檢測蛋白質中的酪氨酸殘基。當含有酪氨酸的蛋白質與米龍氏試劑反應時,會生成紅色沉澱或紅色溶液,這一顯色反應可作為定性分析的依據。
成分與反應機制
試劑通常由硝酸汞(Hg(NO₃)₂) 溶解在濃硝酸和亞硝酸的混合溶液中制成。酪氨酸的酚羟基與汞離子結合,形成紅色絡合物,反應需在加熱條件下進行。
注意事項
因含汞化合物,該試劑具有毒性和腐蝕性,需在通風櫥中操作,并妥善處理廢液。避免直接接觸皮膚或吸入蒸氣。
補充說明
現代實驗室中,該試劑的應用逐漸減少,部分被更安全的檢測方法(如分光光度法)替代,但其原理仍是生化教學中的經典案例。
參考來源:(注:因搜索結果權威性較低,部分信息結合了常規化學知識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